回到巴黎後不久,法國總統就借歐盟腦會議,向英國相表示,中國已經許諾不會向阿根廷提供進攻xng武器裝備,而且J…31A的交付進度也將嚴格按照合同進行,不會對英國形成嚴峻要挾。
這樣一來,英國相總算鬆了口氣。
要知道,只需能夠拖到二零五二年,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變,至少到時候皇家海軍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更重要的是,英國先非常清楚美國的戰爭計劃,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迸。在世界大戰的要挾下,中國肯定不會積極援助阿根廷,美國也會為了英國採取積極行動。
當然,英國相也感謝了法國總統做出的努力。
做為報答,在法德意推進歐盟政治一體化的問題上,英國保持了沉默。
以當時的情況,英國不可能加入歐盟政治一體化程序,因為在經濟一體化上,英國就保持了特立獨行的立場,沒有接納歐元,而是繼續使用英鎊,所以在政治一體化上,英國先就得廢除英鎊。明顯在短期內,英國議會不會批准這一提案,英國政fǔ也就不可能在政治一體化上做出貢獻。
法德意需要的,也只是讓英國保持沉默。
不管怎麼說,英國是離岸國家,只需英國不chā手干涉,歐洲大陸上生的事情與其基本上沒有關係。
在這輪外交活動中,法德意拉攏的不僅僅是英國,還有中國。
當時,德國總理在訪華的時候,談得最多的也是軍火貿易,只不過是中國與歐盟的軍火貿易。
嚴格說來,應該是技術層面上的往來。
只是,德國取得的成果並不大,因為歐盟依然沒有廢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而中國也就沒有理由向歐洲提供軍事技術。
到了二零四九年,廢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成為歐盟的頭號話題。
當時,表現得最積極的就是德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國是這道禁令的最大受害國,嚴格說來是間接受害國。
因為無法與中國在軍事技術上進行合作,德國的軍事工業遭到了嚴峻影響,比如在三十年前還暢銷全球數十個國家的德國潛艇,到了二零四零年,就基本上無人問津了,取而代之的正是中國潛艇,所以在德國人看來,儘快與中國恢復正常關係,在軍事技術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是重振德**事工業的基礎。
問題是,並非所有歐盟成員國都贊成廢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
當時,德國牽頭搞這件事,除了希望儘快與華恢復正常關係之外,主要還是向美國施加壓力,促使美國在先進軍事技術出口問題上對德國鬆綁,比如向德國提供聚變反應堆的小型化技術。
最終,德國也如願以償。
至於解除對華軍火貿易禁令,那還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從這些事情上看得出來,第二次印度洋戰爭對歐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歐盟主要成員國也連續調整了基本政策,特別是外交策略,在外交戰場上表現得愈加主動,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程序。
當然,表現積極的不僅僅是歐洲國家。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要挾之下,中國與美國的外交政策不但主動,還更有目的xng,而且都針對對方的戰略薄弱環節展開。
當時,美國的基本外交策略有兩點,一是鞏固已有的勢力範疇,二是積極拉攏盟友。
在美國努力爭取的盟友中,俄羅斯絕對排在最前面,因為俄羅斯是在印度之後,唯一有能力在大陸上對中國形成間接要挾的國家。。。。T!~!
..
第一百三十章 大陸政策
第一百三十章大陸政策
在美蘇冷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俄羅斯都不是美國的盟友,而是美國的對手。
原因很簡單,美蘇冷戰以蘇聯解體結束,美國是最大的勝利者,而承繼了前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在面對以北約東擴為代表的戰略包圍時,根本不可能與美國走到一起,反而會想方設法的突破美國的封鎖圈。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中俄關系全面升溫。
能夠說,在美蘇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內,中國與俄羅斯在共同目的的驅使下,成為了真正的戰略盟友。
第二次朝鮮戰爭,是中俄關系的嚴峻轉折點。
在此之前,中俄關系不斷由俄羅斯主導,至少在軍事層面上,俄羅斯的話語權比中國大得多,中國的主要貢獻在經濟層面上。說得間接一點,在此之前,中國不斷利用經濟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