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戰略突擊
第九十一章戰略突擊
新年第一天,北京時間上午十點,俄軍跨過邊境線後兩個半小時,黃瀚林以俄羅斯出兵入侵伊朗為由,正式向俄羅斯宣戰。(_)
半個小時後,中俄戰爭爆。
在歷史上,這又被稱為“大陸戰爭”,因為牽扯進來的不僅是中國與俄羅斯,還有中亞與東歐地區的幾個國家。
與俄羅斯打擊伊朗一樣,戰爭的第一階段,中國空軍先登場。
不同的是,空中打擊沒有持續好幾天,只進行了四個小時。北京時間下午兩點半,中國陸軍就跨過了中俄邊境線,攻入俄羅斯境內。更加重要的是,第一個地面戰場不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而是西伯利亞。
天黑之前,中國陸軍的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已經翻越了阿爾泰山脈。
中**隊的守要攻擊目標是別洛沃與安熱羅蘇真斯克,即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的兩處樞紐中心。
在攻打別洛沃的戰鬥中,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出動了上千架傾斜旋轉翼飛機。
這些戰術級別的運輸機(正是因為陸航大量裝備傾斜旋轉翼飛機,空軍才沒有大量採購戰術運輸機)先把四支輕量化的突擊叢集送到別洛沃,在通往新庫滋涅茨克的公路附近開闢了機降場。
在裝備上,空降部隊與其他部隊有很大的不同。
空降部隊中,主力裝備是一種介於反裝甲平臺與多用途平臺之間的地面戰平臺,即擁有反裝甲平臺的火力,但是防護水平只達到了多用途平臺的級別,從而具備了摧毀敵人主戰坦克的能力,戰鬥全重則降低到了二十五噸以內,可以由大型傾斜旋轉翼飛機運送,滿足了機降作戰的最低標準。
當然,這種“空降作戰平臺”在效能上有很多缺陷。
除了防護能力極為薄弱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持續作戰能力較差,因為戰鬥重量限制在二十五噸以內,就必須減少燃料電池的攜帶量,以及彈藥基數。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必須先滿足機降作戰標準。
所幸的是,別洛沃附近沒有俄軍主力部隊。
更重要的是,先趕來的俄軍反擊部隊,裝備的竟然是老掉牙的0主戰坦克,根本不是空降部隊的對手。
除此之外,為了確保空降場的安全,空軍動用了數百架戰鬥機,陸航也出動了大批執行攻擊任務的傾斜旋轉翼飛機。
天黑之前,執行運輸任務的傾斜旋轉翼飛機再次出動。
這次,送來的不是作戰部隊,而是大批用來構築野戰機場的預製件,比如直接鋪設在平地上形成跑道的蜂窩狀鋁鋰合金板。最初的時候,這些“拼湊地板”用的是複合材料,結果在使用中現,複合材料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可塑性不強、容易損毀、難以戰地修復等等。相對而言,金屬板材除了重量稍微大一點之外,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可塑性上比複合材料好得多。當然,為了降低重量,便於進行空運,採用了昂貴的鋁鋰合金,給大批次裝備產生了負面影響。
戰爭爆前,中國空軍總共只採購了三套這種野戰機場預製件。
僅僅兩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夜間九點不到,一條長一千二百米的跑道就成行了,工程兵還在此期間開闢了一塊總面積過十萬平方米的停機區。接下來,就輪到中國空軍的大型電動運輸機登場了。
這個晚上,別洛沃的地面部隊只適當擴大了防線。
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空運任務。
要知道,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只是前鋒,真正的主力在後面,即被戚凱威特意留下來的第三十八集團軍。
可以說,戚凱威在戰前的部署,為這次奇襲打下了堅實基礎。
戰鬥打響之前,中國陸軍只在西北署了一支主力集團軍,即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另外三支靠前部署的主力集團軍都集中在東北地區,而且已經有兩支集團軍進入進攻陣地,擺出了攻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架勢。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會認為中國陸軍會先掃蕩遠東地區。
當時,連布魯希洛夫都認為,中國出兵遠東的可能性非常大。讓俄軍總參謀長做出這個判斷的因素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原因,即中國政府在向美國宣戰之後,就承諾不會入侵任何一箇中立國家。
事實上,在整個大戰期間,中國一直遵守著這個承諾。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布魯希洛夫認為,中**隊在西北動進攻,即攻打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