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這還不是大問題。

在過去兩個多月裡,俄軍有足夠的時間調整作戰計劃。

問題是,直到二十八日,俄軍從參謀部才意識到,中國出兵伊朗的可能已成現實,然後才再次修改作戰計劃。更致命的是,隨後兩天裡,因為中國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所以俄軍總參謀部放鬆了警惕,修改作戰計劃的工作也就放慢了下來。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俄軍在越過邊境線的時候,大部分作戰計劃依然保持原樣,並沒對中**隊已經到達伊朗,而且已經做好了作戰部署做出調整。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災難性的因素。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俄軍總參謀部進行了抗議,俄軍總參謀長布魯希洛夫大將明確表示,進攻計劃還沒有修改好,進攻行動至少得延遲到一月底,如果不做調整,作戰結果將無法保證。

可惜的是,俄羅斯總統沒有把總參謀長的話聽進去。

當時,還生了一件事情,即在俄羅斯總統決定按計劃動進攻後,布魯希洛夫正式提出辭職,但是沒有被俄羅斯總統批准。結果,這位俄羅斯半個多世紀以來,最有才華的將領不得不率領俄軍打一場永遠也打不贏的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講,布魯希洛夫是俄羅斯現代軍隊之父。

這位六十二歲的大將,親手完成了俄羅斯軍隊的現代化改革,並且在過去十多年間把俄羅斯軍隊打造成了一支勁旅。由他推動的軍事改革,對俄軍來說,幾乎是脫胎換骨,而他也被很多人看成是俄羅斯軍隊中興的最大功臣。

可以說,俄羅斯軍隊在過去十五年間,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有布魯希洛夫的功勞。

也許,布魯希洛夫的初衷只是為祖國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可是實際結果,卻變成了政治家實現野心的基礎。

從根本上講,布魯希洛夫堅決反對俄羅斯的親美政策。

雖然這並不表示他是親華份子,但是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布魯希洛夫非常清楚俄羅斯的處境。在他看來,俄羅斯的最佳選擇是保持中立,利用中美對抗,奉行多邊政策,從而撈取更多的好處,為國家的長遠展打下基礎。憑藉廣袤的國土、富饒的資源和長袖善舞的政治手段,俄羅斯有足夠的潛力成為級大國。需要做的,只是壓制住蠢蠢欲動的野心,在時機成熟之後再站上舞臺中央。

可惜的是,布魯希洛夫不是政治家,而是軍人。

根據他在戰後回憶,二零四五年之後,他就已經對俄羅斯政局絕望了,因為被野心矇蔽了雙眼的政治家正在一步一步的把俄羅斯推向無底深淵,讓俄羅斯成為一個絕對無法戰勝的強鄰的眼中釘。

對與中俄軍事力量,布魯希洛夫有極為清楚的認識。

根據他在二零四四年制訂的俄軍現代化計劃,至少在二零六零年之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仍然不足以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也不足以在全面戰爭中獲得最基本的勝利,因此應該堅持中立政策。

事實上,在布魯希洛夫看來,俄羅斯至少需要半個世紀才有可能追上中國。

他的這個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條件,即俄羅斯的人口太少了,戰爭潛力根本無法與中國匹敵。

要知道,在全面戰爭中,決定勝負的不是常備軍隊,而是國家的戰爭潛力。

到大戰爆時,俄羅斯的人口總量僅有九千四百萬,還在繼續減少,而中國的人口總量在八億左右,美國是六億、歐盟是七億、印度都已恢復到十億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社會生產效率比俄羅斯高得多。也就是說,如果以社會生產力為衡量標準,中國的戰爭潛力幾乎是俄羅斯的二十倍。

作為軍事家,能有如此全面的認識,確實是難能可貴。

可惜的是,布魯希洛夫的警告,沒有引起政治家重視,反而受到別人抨擊,認為他是親華份子。

所幸的是,布魯希洛夫不是親華份子,與中國沒有任何瓜葛。

更重要的是,布魯希洛夫有很強的責任心。雖然他對未來感到很絕望,但是在總統拒絕了他的辭職請求之後,他還是肩負起了指揮俄軍作戰的重任。事實上,當時在俄軍裡面也沒有人能夠取代他。

俄軍有一名出色的將領,卻沒有一支出色的軍隊,也沒有堅強的後盾。

更致命的是,還缺乏一份具有足夠可行性的作戰計劃。

這一切,都使俄軍入侵伊朗的作戰行動變成了一場災難,既是伊朗人的災難,也是俄羅斯的災難。

第九十章獨木難支T!~!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