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在突破邊境防線的戰鬥中,第十三集團軍的主力裝甲旅不斷衝在最前面,突前的裝甲營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在印軍防線上扯開了一道寬度過五公里的缺口,並且以閃電之勢擊潰了前來增援的印軍裝甲部隊。

戰鬥中,該營的四十二輛反裝甲作戰平臺在半個小時之內就擊毀了一百多輛印軍坦克。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該營沒有喪失一輛反裝甲作戰平臺,只有三輛受創,並且都在前線修復,在當天上午就再次參加戰鬥。

根據第十三集團軍的作戰演講,反裝甲作戰平臺對五千米外的機動目標的命中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擊毀率為百分之百。要知道,在這場戰鬥中,被反裝甲作戰平臺擊毀的不僅僅有第三代主戰坦克,還有三十多輛M27A1,其中半數是在四千米以外,被反裝甲作戰平臺打出的穿甲彈間接摧毀。

在這個距離上,M27A1根本無法對反裝甲作戰平臺形成要挾。

三輛受創的反裝甲作戰平臺都是在近距離戰鬥中,被M27A1打出的穿甲彈擊中,而且沒有一輛被穿甲彈打穿正面裝甲,都是在中彈之後,內層裝甲甭脫,導致車體與炮塔內的裝置受損。因為反裝甲平臺採用的是無人炮塔,三名乘員都在車體內,所以在受創後沒有出現人員陣亡的情況。

能夠說,反裝甲作戰平臺經受住了實戰考驗。

這場戰鬥,足以證明反裝甲作戰平臺的防護設算計為合理,唯一的欠缺就是,內層裝甲存在質量問題。

扯開印軍的邊境防線後,裝甲部隊繼續推進。

只是,接下來唱主角的不是地面部隊,而是空中力量。

當時,中國空軍至少動用了三百架戰鬥機,輪番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重點打擊防線後方的印軍機動防禦部隊。為了協助空軍作戰,第十三集團軍出動傾斜旋轉翼飛機,向戰線前方運送偵察部隊,由偵察兵間接為戰鬥機指引攻擊目標。結果就是,裝甲部隊在向阿博赫爾推進的時候,幾乎沒有遭到阻攔。

印度陸軍不是沒有反擊,而是沒有能夠反擊成功。

在通往阿博赫爾的道路上,至少有上千臺印度陸軍的坦克車輛被炸燬,絕大部分印度陸軍的反擊部隊在離開陣地後就遭到轟炸。根據印度軍隊的作戰記錄,當時印軍至少出動了兩個旅進行反擊,結果都在趕往戰場的路上遭到空中打擊。在遭受慘重喪失,卻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的情況下,這兩個旅計程車氣完全崩潰,結果在離第十三集團軍先頭部隊僅有幾公里的時候就停了下來。倖存的印軍官兵沒有就地組織防禦,而是迅逃回阿博赫爾,也因而把恐慌情緒帶了回去。

天亮前,第十三集團軍的先頭部隊攻入阿博赫爾。

雖然有部分印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是很快就被擊潰了,更多的印軍根本沒有抵抗,而是一股腦的逃走了。

原因很簡單,在戰鬥中,印軍官兵覺,他們手上的反裝甲武器根本對付不了隊的主戰坦克。

根據一些印軍官兵回憶,曾經有一輛中國坦克在極近的距離上被五枚高音動能反坦克導彈間接命中,結果這輛坦克好像根本沒事一樣,不但接連摧毀了印軍的反坦克陣地,還擊毀了三輛隱藏在建築物裡的M27A1主戰坦克,然後掩護步兵攻佔了建築物,這才撤離了戰場。

要知道,印軍使用的動能反坦克導彈,能在有效射程內打穿M27A1的正面裝甲

當時,中國與美國已經開始淘汰使用聚能破甲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為部隊提供了動能反坦克導彈。主要就是,以往的反坦克導彈的飛行度都比較慢,根本無法突破已經成為第四代主戰坦克標配的主動防禦系統。只有採用動能穿甲原理,飛行度在六馬赫以上的反坦克導彈才能對付第四代主戰坦克。

現實上,動能反坦克導彈,就是單兵手裡的反坦克炮。

這種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就是一根次口徑高強度金屬桿,其材質與穿甲彈差不多,只是依靠高效能火箭動機把度提高到六馬赫以上,而不是像坦克炮那樣,使用化學能或者電磁能使穿甲彈加。

在動能反坦克導彈出現之後,就有人提出用其取代反坦克炮。

不管怎麼說,動能反坦克導彈的效能已經非常接近穿甲彈了,而且不需要安裝笨重的火炮系統,一輛坦克少說也能照顧數十枚。如果不是電磁炮興起,特別是線圈電磁炮把穿甲彈的效能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級別,恐怕在研製第五代主戰坦克的時候,中國與美國都會用動能反坦克導彈取代坦克炮。

如此先進的反坦克導彈,竟然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