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持續了四個小時的炮擊,不但擊毀了港口內的所有艦船,還摧毀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礎裝置,包括一座儲備了五萬噸重油的燃料庫。炮擊中,印度海軍動用岸基反艦導彈攻擊了炮擊編隊,但是沒有收穫任何戰果,只是使炮擊行動暫時停止了十多分鐘。期間,印度空軍還試圖攻擊炮擊編隊,結果執行攻擊任務的十多架戰鬥機遭到攔截,根本沒有對炮擊編隊形成要挾。
根據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當時還有一艘印度潛艇在炮擊編隊附近,已經用被動聲納探測到了炮擊編隊,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艘印度潛艇沒有偷襲炮擊編隊,只是尾隨航行了幾個小時。
這一天,中國空軍初次轟炸了位於海得巴拉的印度軸承廠。
從戰略價值上講,軸承廠絕對是戰略目標。要知道,不管用什麼做動力,驅動裝置與行走機構都離不開軸承。從工業的角度講,製造軸承的能力,以至能夠拿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別的不說,在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之一,但是不斷無法生產高精度軸承,不管是車輛上的軸承、還是工業裝置上的軸承,百分之八十需要間接從西方國家進口。
在軍事領域,軸承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陸軍的所有主戰裝備、空軍的所有作戰飛機、海軍的所有艦艇,都需要軸承,而且軸承間接決定了裝備的機械效能。
雖然印度也需要透過進口獲取高精度軸承,但是印度已經具備了生產軸承的能力。
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印度的國產軸承能夠取代部分高精度軸承,至少能夠勉強達到使用標準。
從打擊印度的戰爭潛力、特別是軍事裝備生產能力上看,炸燬印度的軸承廠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為此,空軍出動了兩百多架戰鬥機與四十多架轟炸機,向海得巴拉軸承廠投擲了數千噸炸彈。為了完全炸燬軸承廠,戰鬥機與轟炸機不但使用了高精度制導炸彈,還轟炸了附近的居民區。
這也是自開戰之後,中國空軍對印度工業裝置規模最大的一次轟炸行動。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這次轟炸把印度的軸承生產能力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導致印度的軍火生產能力大幅度降低。
隨後幾天內,中國空軍還重點轟炸了印度各地的軸承廠。
這些轟炸行動,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地面戰爭開打後不久,印度陸軍就不得不從被毀的裝備上拆下還能使用的軸承,才能確保其他的主戰裝備能夠正常使用。因為軸承生產能力大幅度降低,印度在三月份的軍事生產能力至少降低了百分之三十。
當然,這只是轟炸印度軍事工業裝置的一部分。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中國空軍還轟炸了印度的坦克工廠、電子裝置工廠、火炮工廠、化工廠、鋼鐵廠、電力裝置製造廠等等軍事工廠,以及為軍事服務的工業裝置,並且在進入第三極端之後,開始重點轟炸印度的國家基礎裝置,比如地區配電中心、鐵路樞紐中心、重要的橋樑隧道等等。
雖然印度的國土面積比日本大得多,但是在大規模戰略轟炸面前依然十分脆弱。
第九十九章妥協
按照計劃,陸軍應該在三月一日動進攻,可是受空中打擊不理想影響,直到三月五日也沒能確定進攻時間。
當時,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與巴基斯坦陸軍聯合作戰。
能夠說,只需說到聯合作戰,就是個問題。
別說地面部隊,在海洋戰場上,中巴兩國的艦隊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巴基斯坦海軍主張重點打擊印度沿海城市與港口,中國海軍則認為應該以戰略封鎖為主,沒有必要擴大打擊範疇。
在地面戰場上,這個問題愈加突出。
二月二十七日,戚凱威就到了**堡,在這裡建立了中巴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並且親身擔任總司令。
問題是,在制訂進攻方案的時候,戚凱威與巴軍總參謀長有很大的分歧。
戚凱威的目的很簡單:攻佔新德里,扶持親華政權,然後武裝一支印度軍隊,讓其與前政府軍打內戰。說得間接一些,就是以攻佔印度都的方式,儘快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減少戰爭喪失與傷亡。
可是,巴軍總參謀長則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處理問題。
按照巴軍總參謀長的意見,巴基斯坦陸軍將先攻佔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完全處理克什米爾問題,然後在南面的吉爾吉拉特邦地區用兵,攻佔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卡奇地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