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奧地利有業務,比如賓士公司最大的汽車組裝廠就在奧地利,而奧地利企業也在德國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既有民族基礎,又有經濟基礎,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就不再是難事。
到中日戰爭爆時,德國與奧地利的統一談判已經進行到尾階段,雙方都認可了最基本的政治模式,即組建大德意志聯邦,奧地利將獲得除外交與軍事之外的自治權,並且以聯邦憲法取代兩國憲法。
可惜的是,中日戰爭,以及隨後到來的自然災難,使德奧統一程序受到了影響。
如果德國與奧地利能夠實現統一,那麼匈牙利、捷克也有希望併入大德意志聯邦,而大德意志聯邦必將成為歐洲實現政治統一的基礎。
當然,歐洲實現政治統一,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主要的就是:民族分歧仍然無法消除。
暫且不說規模較小的民族,德國與奧地利的統一談判就在法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半數以上的法國人認為,這是對法國在歐洲大陸地區統治地位的直接威脅,因為統一起來的日耳曼必然是法蘭西的最強競爭者。對於高傲的法國人來說,肯定無法容忍受到一個由日耳曼人主宰的政府統治。
這不僅僅是法國的問題,也是其他歐洲國家的問題。
比如西班牙、義大利,甚至像波蘭這樣的國家,大部分公民都不會接受一個被其他民族控制的政府。
那麼,組建多民族政府又有可行性嗎?
至少在二零三六年前後,看不到多大希望。先是這個多民族政府能否有效解決民族之間的分歧,其次是多民族政府的行政效率是否比歐盟更高,最後是多民族政府仍然存在主導權之爭。
對歐洲國家來說,沒有一次深痛的教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