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決。在下一次金融、甚至經濟危機到來時,歐盟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對歐盟來說,第二次朝鮮戰爭絕對是一個機會。

原因很簡單,在朝鮮戰敗後,美國不得不奉行戰略收縮政策,而且把戰略重點轉向中國周邊地區,特別是西太平洋,因此不得不放鬆對歐洲的控制,在很多時候,還得尋求歐盟的支援。

得簡單一些,歐盟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

二零一五年,在歐盟國家領導人峰會上,法國、德國、義大利三國領導人就表示,有責任與義務推進歐洲一體化程序,在經濟一體化基礎之上,先實現統統防務,然後開始政治一體化。

隨後五年,由法德意三國主導,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希臘、克羅埃西亞、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與拉托維亞參與的歐洲軍團的規模擴大了三倍,常備軍事力量增加到八個旅,軍事基地增加到了三十二個。

二零二一年,法國與德國率先組建“歐洲聯合海軍”。

第二年,法國、德國與義大利開始整合空中力量。

二零二三年,突尼西亞生軍事政變,伊斯蘭革命武裝組織推翻了民選政府,歐盟迅出兵干預,“歐洲軍團”第一次以主要參戰力量身份,在這場持續不到一個月的軍事行動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當然,在軍事上講,這場干預行動根本說明不了問題。

可是在政治上,這次行動卻給了歐洲各國領導人,特別是法德意三國領導人非常多的信心,也讓他們認識到了建立統一國家的重要性。

直接的影響就是,歐洲軍團開始逐步取代美國,成為歐洲安全基石。

到二零二九年,歐洲軍團的規模已達八十五萬,其中地面部隊四十萬、海軍二十萬、空軍二十五萬,擁有二十八個旅、一百三十多艘大型艦艇、一千三百多架作戰飛機,以及一支規模在五千人左右的外籍軍團。

當年,法國總統正式宣稱,法國願意、也有能力為歐盟成員國提供戰略安全保障。

在任何人眼裡,這是法國挑戰美國權威的直接表現。

要知道,在此之前,歐洲國家、即便是歐盟成員國,戰略安全保障也是建立在以美國為的北約組織之上。也就是說,對這些國家而言,歐盟只是經濟、政治與外交同盟,而北約才是安全同盟。

當然,法國總統沒有吹牛。

按照“華盛頓條約”的規定,法國有足夠的戰略打擊能力,也就足以為歐盟成員國提供安全保障。

重要的是,歐洲周邊局勢較為穩定,沒有實質性威脅。

雖然中東近在咫尺,但是對歐洲來說,仍然是較為遙遠的地區,因為不管是以色列、還是阿拉伯國家,都沒有威脅歐盟的能力。

要說威脅,也就只有伊朗了。

二零一二年,伊朗對歐盟進行石油禁運,讓歐洲人記憶猶新。

題是,即便是伊朗的威脅,也不那麼突出。原因很簡單,伊朗對待歐盟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美國影響,即在歐盟充當美國的打手時,伊朗才會對歐盟構成威脅。如果歐盟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於美國為伍,也不再替美國火中取栗,那麼伊朗就沒有理由威脅歐盟。

法國總統在這個時候站出了振臂高呼,也正好符合其他歐洲大國,特別是歐洲大陸強國的利益。

二零三一年,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波蘭與奧地利率先就政治一體化進行談判。

按照在二零三零年歐盟領導人峰會上達成的協議,政治一體化將分階段進行。

這裡所說的“階段”,主要指地域,而不是一體化程度。

這次,邁出第一步的不是法國,而是德國。

二零三二年,德國與奧地利單獨進行了政治一體化談判,即組建聯合政府,以聯邦的方式完成統一。

事實上,這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奧地利也是日耳曼國家,在歷史上曾經是德意志聯邦的頭號強國,與後來統一德國的普魯士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的鬥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阻止德國再次壯大,協約國集團禁止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再次與奧地利分裂,始終沒能成為統一的日耳曼國家。

不管怎麼說,德國與奧地利統一有民族基礎。

重要的是,在歐盟體制內,德國與奧地利的經濟已經高度融合在了一起,百分之八十的德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