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面代表國家與軍隊,畢竟你是最瞭解這場災難的高階將領。”
“老騰,說話容易,可是……”
“能者多勞嘛,而且當初也是你提議使用‘太陽武器’,總不能讓我替你擦屁股吧。”
牧浩洋嘆了口氣,沒再多說什麼。
“時間緊迫,我建議你直接前往舟山,負責登陸沖繩島的作戰行動,艦隊就讓章玉廷指揮。”騰耀輝站了起來,說道,“元首已經考慮到了最糟糕的結果,如果日本當局不肯在年內投降,我們將被迫採取極斷手段。”
牧浩洋一驚,立即意識到騰耀輝這句話的含義。
為了加快戰爭程序,使用核武器是再直接不過的手段了,而且在即將到來的全球性自然災難面前,幾枚核彈頭根本算不了什麼。問題是,使用核武器,必然導致難以預料的政治後果。不到萬不得已,黎平寇絕對不會這麼做。牧浩洋也知道,必須儘可能的避免用核武器來結束戰爭。。。。
更多到,地址T!~!
..
第五十七章 災難應對措施
第五十七章災難應對措施
到了八月上旬,關於粒子風暴引發全球性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國際共識。
在各國科學家統一了意見之後,政治家也受到了影響,連新聞媒體都普遍認為,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如果不能聯合採取行動,人類文明將在二十一世紀中葉走到終點。
八月八日的聯合國大會上,應對自然災害成為主要、也是唯一話題。
在聯大的表決中,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印度、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南非、伊朗、埃及、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在內的,總共一百七十六個國家都對中國提出的“聯合應對自然災害行動綱領”投了贊成票。
沒投贊成票的二十多個國家也投了棄權票。
雖然這只是原則性的政治決議,即各國在政治上給予配合,很多細節問題、特別是應對自然災難必須採取的行動等,還沒有提出具體方案,各國也不見得能達成一致,但是這一天肯定會被納入人類文明的史冊,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八十多億人將為了同一個目的而奮鬥。
自然災害威脅到的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個民族,而是整個人類文明。
如果無法克服自然災害,全球八十多億人中,沒有一個能夠倖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能夠倖免。
決議獲得透過之後,當天就成立了“全球環境事務組織”。
與安理會不同,在該組織中,歐盟以集體身份參與,此外還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埃及、奈及利亞與越南等七個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以及南非、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總共有十五個主要成員。中國、美國、俄羅斯與歐盟有一票否決權,任何決議都需要獲得多數支援。也就是說,在除了四個核心成員之外,至少需要獲得另外四個主要成員支援。
毫無疑問,在這個機構中,中國與美國才是最核心的成員。
從主要成員來看,中國肯定能夠得到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與越南支援,而美國肯定能夠得到澳大利亞、加拿大與墨西哥支援。也就是說,在四個核心成員不反對的情況下,中美只需要再拉攏一個主要成員,就能透過任何一項決議。在其他主要成員中,印度、巴西、南非都是中立派。
如此一來,真正的問題就在中國與美國之間。
只要中美不相互投否決票,那麼該組織就能正常運轉。如果中美相互扯皮,那麼該組織就形同虛設。
接下來的幾天內,中美進行了多次雙邊會晤。
當時,主要商討的就是應對措施,即採取何種行動,才能應付全球自然災害,或者說把自然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雙方都意見都一樣,即必須在科學問題上達成一致。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兩國的頂尖級科學家相互協作,專門針對全球性自然災害探討應對措施。
問題是,誰來領導這些科學家?
準確的說,由誰做主?
顯然,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
可以說,在全球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上,中美科學家本來就存在嚴重分歧。
相對而言,美國科學家較為樂觀,即認為粒子風暴引發的自然災害,不會在短期內對人類文明構成致命威脅,有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