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說,如果能夠在菲律賓海重創美國海軍,不但能開啟通往關島的大門,還能一舉扭轉海洋戰場上的局面。要知道,美國海軍把五分之三的兵力放在這裡,如果能將其全殲,中美海軍的實力對比就相差不大了。
問題是,從戰術上講,這又最不可能實現。
特遣艦隊隱蔽機動到菲律賓海就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必須走最短航線,必須經過還幾片較為狹窄的海域,比如印度尼西亞東部的馬魯古海峽,也就很容易被美軍偵察機或者是深入該地區的美軍潛艇覺。
即便特遣艦隊機動到位,局勢也不是很有利。
原因很簡單,如果美軍從西太平洋抽調艦載航空兵去增強第三艦隊,那麼美軍就會在西太平洋上採取守勢,比如讓艦隊後撤到關島附近。只需稍有風吹草動,哪怕只是特遣艦隊消失了兩三天,美軍也很有可能讓艦隊繼續向東撤離,以關島作為防禦屏障,在遠離中國本土外圍防線的地方設下伏擊圈。即便再退一步,中國空軍炸燬了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美軍也有可能放棄關島,讓艦隊一口氣退回到夏威夷群島。如此一來,就算奪去了關島,中美海軍實力對比也沒有生變化。更重要的是,在美軍艦隊要挾之下,中國陸戰隊也不見得能夠打下關島。
明顯,讓特遣艦隊返回西太平洋的風險太大了。
在牧浩洋看來,以至有可能因而措施扭轉戰局的機會。要知道,如果能夠在印度洋上消滅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到了二零五三年,隨著第二批四艘“泰山”級航母服役,中美海軍實力將大幅度縮小,因為美國海軍在二零五三年服役的第二批“美國”級、即“企業”級只有三艘,第三批才有六艘。也就是說,如果把握住這次機會,取得完勝,那麼到二零五三年的時候,中美艦隊對比將由四比十五變成八比十二。因為中國航母全是“泰山”級,美軍則只有三艘“美國”級,所以戰鬥力對比為十比十二。
作為一名理智的指揮官,牧浩洋非常清楚,絕對不能錯過這個縮小差距的機會。
現實上,要想透過一次戰鬥就把局面倒轉過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必須有足夠多的耐心。
為此,牧浩洋做出了決定。
補給作業完成後,牧浩洋讓返回新加坡的快戰鬥支援艦編隊出一封電報,讓龐躍龍把第三陸戰師與登陸艦隊派往浩洋港,隨後命令艦隊向東航行,然後北上前往浩洋港,與登陸艦隊會合。
第四十七章機會與冒險
第四十七章機會與冒險T!~!
..
第四十八章 虛張聲勢
第四十八章虛張聲勢
攻打迪戈加西亞,是戰爭迸之後,牧浩洋親身安排的第一場戰役。
雖然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有點倉促,但是並沒有違背牧浩洋制訂的總體戰爭規劃。早在戰爭迸之前,牧浩洋就意識到,如果中國海軍在開戰後遭到挫敗,先要做的就是確保印度洋的制海權。奪取制海權只是手段,目的則是利用制海權,而戰時利用制海權的主要方式就是海運。如此一來,就得拔除印度洋航線上的釘子,攻佔由美軍控制的迪戈加西亞與吉布提。
相對而言,迪戈加西亞最為重要。
別的不說,吉布提只扼守著進入紅海的航道,因而對前往波斯灣的航線沒有要挾,而隊完全能夠借道伊拉克進軍中東。迪戈加西亞就完全不同了,部署在這裡的美軍作戰飛機能夠封鎖大半個印度洋上的航線。
正是如此,牧浩洋才決定率領艦隊前往浩洋港。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特遣艦隊錯過了殲滅第四艦隊的機會,因為當時第四艦隊就在特遣艦隊南面兩千多公里之外。以兩者的相對位置來看,如果特遣艦隊南下,而且及時的派出了偵察機,並且非常幸運的在第一時間找到了第四艦隊,那麼在當天下午四點之前,特遣艦隊就能在第四艦隊到達離澳大利亞大約一千五百公里的地方動攻擊,而美軍卻計劃在夜間為第四艦隊增補戰鬥機。也就是說,如果攻擊在下午與傍晚進行,第四艦隊將處於完全無法防禦的態勢。
當然,這也只是假設,或者說是最理想狀況。
要知道,當時牧浩洋無法確定第四艦隊就在南面。就算他能夠確定,第四艦隊的實際航線也比他預料的愈加偏南,因而就算他在十九日下午出動的偵察機,找到第四艦隊的可能性也非常蒼茫。更重要的是,在十九日清晨,第四艦隊到澳大利亞的距離就已經縮短到了兩千公里以內,因而美軍很有可能提前把已經到達澳大利亞的戰鬥機派過去,並且為第四艦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