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用尼克松准將的話來說,他正急切的期盼著中國艦隊前來決戰。
只是,到了十一月初,情況出現了轉變。
為了聲援以色列,以及掩護迪戈加西亞,第四艦隊被派往西印度洋,只留下了第三艦隊獨自坐鎮東印度洋。
最初幾天,問題還不嚴峻。
在尼克松看來,中國海軍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知道,美軍已經調整了部署,因而中國艦隊不會急著殺入印度洋。
可是,到了十一月六日,隨著新加坡淪陷,情勢急轉直下。
雖然尼克松掌握的情報並不多,但是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不會無緣無故的出兵攻打新加坡,其主要目的就是打通進入印度洋的航線。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就有情報表明,中國艦隊已經退守南海。
如此一來,中國艦隊隨時有可能出現在第三艦隊面前。
尼克松別無選擇,只能讓第三艦隊向南撤離五百公里。如果頂在前方,僅憑第三艦隊根本不可能擊敗中國艦隊。更重要的是,在拔除了新加坡這個障礙之後,中國海軍能夠無所顧忌的動用岸基航空兵。雖然第三艦隊也得到了部署在澳大利亞的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但是情況依然對尼克松非常不利。
原因只有一個:第三艦隊處於守勢,而中國艦隊處於攻勢。
任何一名海軍將領都應該知道,艦隊不是用來防守的,採取單純的防禦戰術只能削弱艦隊的戰鬥力。
以當時的情況,尼克松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岸基航空兵。
在他看來,只需第三艦隊暴露行跡,根本用不著中國艦隊出手,中國空軍的數百架戰略轟炸機、以及中國海軍的數百架反潛巡查機就能全殲第三艦隊,而在拿下新加坡之後,中國空軍與海軍還能在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