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將領足夠多的機會。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作為總參謀長,牧浩洋仍然得上第一線指揮戰鬥。
所幸的是,現代醫學技術的快展,使年齡不再成為限制將領能力的主要問題,也大幅度延長了將領的服役年限。以牧浩洋的身體狀況,即便再服役十年,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
現實上,得益於醫學技術進步,牧浩洋此時的身體狀況與黃峙博在五十歲時相差不大。
要知道,黃峙博在五十歲的時候還是副總參謀長,要到五十五歲才取代陸風烈,成為隊的頂樑柱。
牧浩洋沒做休息,間接去了艦隊作戰指揮中心。
在詢問作戰部署之前,牧浩洋先詢問了艦隊的狀況。
能夠說,這也是他最關懷的問題。
“華山”號、“恆山”號與“嵩山”號服役不到半年,伴隨的六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十二艘反潛戰艦的服役時間也只有大半年,艦隊的狀況到底如何、特別是官兵的鍛鍊情況,牧浩洋心裡完全沒底。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支嶄新的艦隊。
雖然在擴軍浪潮下,牧浩洋採取了一些變通措施,提高了人員培訓效率,比如讓“泰山”號提前三個月服役,並且同時培訓了兩批艦員。後三艘服役之後,其中的一批艦員就拆散編入了三艘航母。但是這些措施不能從根本上處理海軍的人員問題,一是“泰山”號無法永久擔任鍛鍊艦的角色,二是“泰山”級與以往的任何一種航母都有天壤之別,三是海軍官兵需要足夠多的鍛鍊。
總而言之,這三支航母戰鬥群的狀態很不理想。
當然,除了航母,護航戰艦也是個問題。
按照牧浩洋制訂的規劃,從“泰山”級開始,航母戰鬥群將只保留大型綜合戰艦與反潛戰艦充當護航力量,而且按照一比三比三的比例配置,即一艘航母獲得三艘大型綜合戰艦與三艘反潛戰艦掩護。現實上,海軍的造艦規劃也是如此,“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在戰前的訂單就達到了十二艘。可惜的是,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與造船廠的合同,“黑龍江”級在戰爭迸前只建造了八艘,第三批四艘還沒下水。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每支航母戰鬥群只有兩艘大型綜合戰艦。為了提高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不得不把反潛戰艦的數量增加到四艘。
雖然與以往的航母戰鬥群相比,這個配置已經足夠強大了,但是離牧浩洋期望的標準依然有一段差距,特別是在防空作戰能力上,反潛戰艦無法取代大型綜合戰艦,而航母戰鬥群最大的要挾就來自空中。
所幸的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已經得到處理。
當時,“華山”號、“恆山”號與“嵩山”號搭載的三支艦載航空兵聯隊來自太平洋艦隊的四支航空兵聯隊,而這四支航空兵聯隊都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官兵也處於最佳備戰狀態。
至於“泰山”號的航空兵聯隊,更是海軍中的翹楚。
現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敢於把特遣艦隊派上戰場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四支實力強大的艦載航空兵聯隊,牧浩洋肯定會把反擊時間安排在二零五三年,不會在二零五二年就讓艦隊出擊。
四支艦載航空兵聯隊的配置都一樣,各擁有四支戰鬥機中隊、一支反潛中隊與一支支援中隊,擁有九十六架j…32與j艦載戰鬥機,十二架zq…1型艦載反潛巡查機、六架zj…2型艦載預警機、四架zy…2型艦載運輸機與六架直升機或者傾斜旋轉翼飛機,此外還能額外搭載四架備用戰鬥機。
單純從航空作戰能力上看艘“泰山”級相當於六艘“崑崙山”級。
掌握了情況之後,牧浩洋才著手策劃作戰行動。
第四十章反擊的本錢
第四十章反擊的本錢T!~!
..
第四十一章 進退兩難
第四十一章進退兩難
牧浩洋到達“泰山”號的時候,美軍第三艦隊正在向南規避。
早在十七日下午,美軍第三艦隊就與一架中國海軍的反潛巡查機遭遇,只是巡查機的航線離第三艦隊有兩百多公里,而且美軍沒有進行攔截,所以沒有覺第三艦隊,以至沒有意識到第三艦隊就在附近。
只是,這次不期而遇,實在讓第三艦隊司令官尼克松准將捏了把汗。
當時,他的任務是監視巽他海峽與馬六甲海峽,阻止中國艦隊進入印度洋。在之前的作戰部署中,第三艦隊不但能夠得到第四艦隊的支援,還能獲得來自澳大利亞的支援,作戰行動沒有多少難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