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年左右,美國就能獲得決定性的戰略優勢。
顯然,美國的基本政策就是確保印度堅持一年以上。
為此,美國在二零四零年加強了對印軍事援助,不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還提供了全面的人員培訓。當時,美國還與印度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即由印度當局出面,動員美籍印度人回國。
在印度外長秘密訪問華盛頓的時候,美國的對印政策已經成型。
只是,在軍事考量上,美國當局仍然有一個顧慮,即印度的軍事實力過於弱小,即便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援助,與中國也不在一個級別上,而這種級別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透過援助得到解決。
說得直接一點,印度很難堅持一年以上。
以十年前的標準,即中國在中日戰爭期間表現出來的戰爭潛力,只要中國不謀求攻佔印度全境,而是透過軍事行動改變印度的政治格局,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實現政權變更,扶持親華政府,恐怕印度連半年都堅持不了。
顯然,如果中國搶到了主動權,印度就將迅戰敗。
對此,唯一的選擇就是讓印度掌握主動權,即在中國還沒有為戰爭做好準備時,讓印度打第一槍。
當然,這一槍必須打準,至少要把這場戰爭延長半年以上。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早在二零四四年底,美事顧問團就幫助印度制訂了一份戰爭計劃,而且建議印度先突擊中國在印度洋上的軍事基地,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切斷中國的戰略航線。
顯然,這份戰爭計劃沒有被印度當局採納。
原因很簡單,就算印度能在海洋戰場上取勝,也不可能在地面戰場上取勝,中國陸軍能以破竹之勢打垮印度陸軍,攻佔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