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落架的鳳凰 作者:江暖

西北部,早就覬覦中原王朝的富庶和仰慕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長期內遷依附,這其中就有匈奴別種沮渠氏建立的北涼。在中原地區政治經濟的影響下,當時遷居塞內的匈奴人的社會結構、生活習性發生了很大變化。先後分解出屠各胡、臨松盧水胡、鐵弗匈奴三個分支集團。沮渠氏屬“臨松盧水胡”一支,居於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與青海省之間。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種官職),於是子孫便以官為姓。由於長期和漢族交往相處,漢化很深。晉末動亂,五胡民族乘勢而起,紛紛叛晉自立,逐鹿中原。雖然他們受漢文化薰陶,可胡族性格依舊,崇尚暴力,各自征戰,硝煙不斷。因此,五胡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少則三五年,多則三五十年,都一個個嗚呼了。

北涼皇帝沮渠牧犍就因為亡國被史學家稱為哀王。按說沮渠牧犍在五胡十六國的皇帝中,算是個有為的君主了。他自小就知道籠絡漢族的儒生和謀士,深知臣藩之禮,也知應變之道,同時孝敬南方的東晉(晉亡後是劉宋)和北魏兩朝,兩邊討好,很是遊刃有餘。在繼位之初,也注重農桑,謙恭下士,留心朝政。但這小子生得鐵塔似的,精力過剩,牛鞭羊鞭惡補過量,好色亂淫。當皇帝最大的好處,就是性生活的自由,何況這是皇權的象徵。他每滅一國,都要取一國之女滋行宣淫,並且連自己的寡嫂也不放過,照樣薦枕,恰恰是這麼一個對君主而言微不足道的小節,導致了北涼最終的滅亡。嗚呼,嗚呼!五胡十六國興替的歷史相當繁亂,使人很不容易弄清朝代及人物的縱橫關係,好在這些地方政權國祚都不長,便於述其大勢。因此,在講述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縱容他的寡嫂毒害皇后武威公主之前,須得先了解北涼的歷史,以理其脈絡。

←虹←橋書←吧←。

第45節:北涼雄主(1)

北涼雄主

“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北中國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國家。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劉漢)、後趙、前秦、後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其實遠不止這些,在十六國之外,還有北魏的前身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共有二十國。這些政權不全是五胡所建,也不乏漢人政權。

走出歷史看歷史,才能看的更清。“五胡亂華”如此紛繁,如果以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為分水嶺,就簡單多了。前期為五胡十六國時期,後期為南北朝對峙時期。北方所建立的多個胡族政權,曾一度為氐族前秦政權符堅所統一,符堅也有志於掃蕩宇內,統一中國。但淝水一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符堅慘敗。在風聲鶴唳之中,眾叛親離,政權也於頃刻之間,土崩瓦解了。此後,北方重又分裂,禍亂頻生。民族矛盾更趨激化,社會動盪更趨激烈。直到北魏統一北方,才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

淝水之戰,雖挽救了東晉,但也徹底改變了南北中國的歷史。符堅手下的大將,趁機紛紛自立。參加淝水之戰的隴西鮮卑人乞伏國仁在金城(蘭州)勇士堡稱帝,建立西秦;羌族人姚興也在回師途中滅前秦建立後秦;而符堅身邊的安西將軍氐族人呂光,那時正奉命征討西域各國。得知前秦滅亡的訊息後,在印度高僧鳩摩羅什的鼓動下,也帶領十萬大軍和兩萬頭駱駝的財寶,浩浩蕩蕩地從西域的龜茲回到姑臧(今甘肅武威),奪得了涼州,於前秦大安二年(公元386年),建立後涼。這樣,後涼和西秦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再加上東面羌族姚興的後秦,三家分了前秦的涼州之地,其中又以後涼的國土面積為最大。

但這個局面沒幾年就被打破。

公元397年(東晉隆安元年),後涼呂光命尚書沮渠羅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麴粥從徵乞伏乾歸,呂光弟呂延戰死。呂光歸罪於羅仇、麴粥,並處死了他倆。沮渠蒙遜是羅仇的侄兒,當時在姑臧“自領營人,配廂直”(《宋書?氐胡傳》),擔任宿衛工作。

沮渠蒙遜早就不堪呂光凌辱,遂借歸葬沮渠羅仇之機,鼓動宗族造反,沮渠蒙遜聯合兄長沮渠男成,進攻後涼重鎮酒泉,敗酒泉太守壘澄。繼而又進軍建康(在今甘肅省高臺縣南),遣使說服建康太守段業反叛呂光。399年,段業在沮渠蒙遜兄弟的擁戴下分裂後涼,在張掖建立北涼政權。授沮渠男成為輔國將軍,沮渠蒙遜為尚書左丞。

段業本京兆漢人,博涉史傳,有尺牘之才,隨呂光從徵西域,任記室,後逐漸升官。但他是個儒者,沒有威武權略,又愛講迷信,喜聽讒言,“無鑑斷之明”。又是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