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美軍海外征戰記 作者:風雅頌

總司令和波托馬克軍團司令二職的格蘭特所擁有的權力,也未必比眼下這位潘興將軍所享有的權力更大、更全面!

一貫非常自信的潘興很快就把這份被稱做是“格蘭特之後無人比擬”的權力運用得十分嫻熟,並且發揮得淋漓盡致。

還在美國陸軍第1師開始抵達法國之前的3個星期,從墨西哥邊境調回來的潘興將軍征塵未洗,便遠渡重洋,來到法國籌建駐歐美軍總部,蒐集有關情報,以便估算派到法國的陸軍需要多少兵力。

潘興同法英兩方進行協商並觀察了他們部隊的現狀之後,於1917年7月提出了一個總編制設計方案。他建議派往法國的美軍人數,遠遠超過了威爾遜發表關於運用美國全部力量的戰爭諮文時的設想,要求在1918年12月31日以前向法國派出110多萬人。潘興認為美國必須派出一支由20個師加上保障部隊組成的完備的軍隊,因為這樣一支軍隊“是現代戰爭中作為完整的配備均衡的戰鬥組織的最起碼的部隊”。除此之外,潘興認為法軍和英軍都處於凋敝狀態:法軍在凡爾登一役之後已經兵源枯竭,有些師已從序列表中勾銷,再也不能復原,而且法軍計程車氣也幾乎喪失殆盡。英軍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他們因發動1917年的攻勢而把部隊投入屠宰場。只有一支強大的美國陸軍才能打敗德國人,因此在法國放上100萬人,而且“不應該理解為這就是法國戰場所需要的最大兵力”。

陸軍部將潘興的總編制設計方案以及他補充提出的關於保障部隊的建議發展為一個計劃,準備在1918年12月以前向法國部署由1372339人編成的30個師及輔助部隊。然而潘興對英法兩軍前景的估計變得越來越悲觀,而事情的發展證實了他的這種擔憂。英軍發動的1917年攻勢終於徒勞無益地宣告夭折,傷亡了20多萬人,到了1917年底,英軍在法國計程車兵比當年1月少了10萬人,損失已無法再彌補。

1917年11月發生了布林什維克革命,俄國勢必退出戰爭,於是潘興估計德國因此而能集中250~260個師於西線以對付協約國的160個師。德軍1918年攻勢發展順利,曠野戰這種形式自1914年以來第一次重新出現於西部戰線,於是,潘興對美國遠征軍規模的估算進行了修正,認為到1919年5月時需派出一支由66個作戰師計300萬人組成的部隊。他於1918年6月21日提出了這一估算,那時德軍已在馬恩河上的梯厄利堡擺開陣勢,準備對40英里以外的巴黎發動最強大的攻勢。潘興同協約軍總司令斐迪南·福煦元帥會談之後的第三天,又提出了他的估計:“為了在1919年贏得勝利,必須擁有數量優勢,而這隻有當我們的駐法部隊於1919年4月達到80個師,7月達到100個師之時才能辦到。”

陸軍部雖然對到了那個時候可以是否有必要在法國集結100個大型美國師心有疑慮,但陸軍部還是答應潘興在1919年6月以前組建98個師,其中有80個師配置在法國境內。原計劃在1918年12月31日之前向法國派遣30個師計1372339人,現在擴大了計劃,要求在上述期限內交給潘興52個師計235萬人。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先訓後戰潘興堅持己見(3)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徵兵年齡放寬至18歲到45歲。

潘興“80個師的計劃”尚未實現,德軍就因其1918年攻勢受挫而令人驚奇地迅速瓦解,從而宣告了戰爭的結束。但是停戰到來之時,美國正在順利實現這一指標。此時已組建完畢的有62個步兵師,其中43個師已在法國,加上保障部隊,總數將近200萬人。

這就是說,在有關美國遠征軍人數、規模這一本該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作出決策的重大問題上,卻由潘興一人唱了主角,華盛頓方面完全順從了潘興的指揮棒。

緊接著,華盛頓官員們一次又一次地領教了潘興這種說一不二、獨斷專行的辦事風格。

第一件事發生在1918年夏,隨著美國參加戰鬥的程序加快,陸軍部和總參謀部考慮要設立一個與潘興的司令部相平行的後勤供應司令部,由高塞爾斯將軍負責,對駐歐洲的保障部隊和基地進行統一指揮。按理說,這樣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況且高塞爾斯將軍此前歷任代理軍需司令、總參謀部採購、儲藏與運輸處處長,對陸軍的全部供應工作得心應手,瞭如指掌。但是潘興卻不想削減自己的權力。他堅持認為,對戰區指揮官來說,掌管本戰區的保障工作乃是一種傳統特權。為了不讓陸軍部先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