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海軍沒有理由立即淘汰其他作戰飛機。
巨大的投入,特別是各種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廣泛使用,大大縮短了戰役時間。
雖然在2062年過去之前,共和國陸戰隊沒有能夠按照計劃佔領波多黎各島,但是在接近3個月的猛攻之後,島上的美軍幾乎絕望。
隨著戰爭進入第七個年頭,共和國當局最需要考慮的不是什麼時候能夠肅清波多黎各島上的殘餘美軍,而是什麼時候能夠將古巴變成進軍美國本土的橋頭堡,以及如何才能讓美國當局放棄最後抵抗的念頭,按照共和國開出的條件,在戰爭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前在投降協議書上簽字。
顯然,2063年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18章 進軍古巴
進軍古巴,可以說是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終極目標之一。
早在2049年,即共和國當局著手為戰爭做準備、開始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就對戰爭結果做了預測。準確的說,是對結束戰爭的方式做了規劃。根據無法得到證實的傳聞,當時共和國當局對可能出現的結局做了總結,並且按照嚴重程度分為了五大類,並且針對這五種結局都做了規劃。
最糟糕的,莫過於與美國打一場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以當時的情況,出現這種結局的情況只有一種,那就是戰爭提前爆發,共和國與美國的戰略防禦系統都沒有成型,不具備攔截對方戰略彈道導彈的能力,也就無法在一場核戰爭中保證己方的安全。雖然出現在這種可能的機會微乎其微,畢竟共和國與美國都不大可能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發動戰爭,但是隻要出現,世界就將毀滅。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對共和國當局來說,如果戰爭在2052年之前爆發,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擊敗美國,而是能不能儲存民族的希望,即能不能讓一部分人活下來,活到戰後、活到核冬天過去,再重建中華文明。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卻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根據傳聞,共和國的國家物理實驗中心就是為這個目的存在的。用外界的話來說,即便世界毀滅了,即便核冬天持續一千年,國家物理實驗中心也能憑藉最先進的可控聚變核電站、以及大量配套設施,保證二十萬人能夠生存下來。理論上,延續一個種族的繁衍,只需要數百人,二十萬人則能在一個完全荒蕪的世界上用兩到三代人的時間重建文明,保證人類能夠繼續掌控地球。
當然,與之相關的,還有很多配套設施。
除了國家物理實驗中心,還有“瓊樓”空間站,以及“廣寒宮”月球基地。前者最多能夠容納並且維持5000人生存數十年,後者則能為2000人提供永久性的生活空間,並且在五十年內不需要補充資源。
雖然共和國當局從未承認為“滅絕”做過準備,但是有一些事情卻能證明,共和國當局確實做了準備,而且是非常充分的準備。比如在2049年之前,國家物理實驗中心工作人員的男女比例在3左右,即4名工作人員中有3名男性。從2050年開始,女性工作人員的比例開始上升,到2052年的時候差不多佔了一半,而到2055年的時候則佔了七成,是男性成員的兩倍多。暫且不說男女的工作能力,僅從極端情況下的生存繁衍來說,女性都要比男性重要得多。
總而言之,共和國當局肯定為“滅絕”做了準備,只是沒有對外公佈。
比起最糟糕的結果,其次就是某一方毀滅。當然,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自然是指美國在戰爭中毀滅。
這裡說的毀滅,是絕對性的毀滅。
從軍事上講,就是在共和國頂住了美國的戰略打擊之後,美國卻沒有能夠頂住共和國的戰略打擊,本土遭到核彈頭洗禮,幾乎全面毀滅。
毫無疑問,這絕對不是什麼好結果。
雖然從理論上講,毀滅美國只需要200到500枚百萬噸級的核彈頭,而這種級別的能量擴散不會造成嚴重的核冬天,即便會對氣候產生影響,也最多持續一年到兩年,而這種程度的氣候變化對人類文明影響不會太大,不會發展到滅絕的程度。但是美國不是日本,在大氣層內爆炸的核彈頭也不是被炸燬的核電站,美國遭到核打擊,並且毀於核打擊的話,共和國當局首先要考慮的將不是戰爭,而是戰後救援。
毋庸置疑,毀滅性的核打擊之後,美國將徹底戰敗。
因為有著較為廣袤的國土,而且是大陸國家,所以美國不會像日本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