ゴ螄祿� �
根據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以當時的情況,最多隻需要2個月,也就是到9月初,共和國陸戰隊就能聚集起足夠多的兵力,而且到時候後勤保障也能通暢無阻。對於攻打一座面積接近10000平方千米的島嶼來說,2個月的準備時間算不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從長遠考慮,這2個月的時間可以在接下來的進攻中爭取回來。按照陸戰隊制訂的計劃,如果在9月初發起總攻,最遲在年底就能打下波多黎各。
問題是,這是一場政治決定一切的戰役。
共和國當局已經在開羅做出承諾,要把波多黎各變成猶太人的天堂,即便這座天堂很快就會落入共和國的手中,但是仍然被美國霸佔著,共和國的顏面往哪放?更重要的是,按照共和國與歐州達成的秘密協議,只有在佔領了波多黎各,即有了新的猶太人定居點之後才會正式啟動《開羅協議》,被困在中東戰場上的數百萬美軍才能得到妥善安置,所以共和國當局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向軍方施壓。
綜合這些因素,一場原本應該沒有多大難度的島嶼爭奪戰,變成了一場血戰。
陸戰隊好不容易站穩腳跟,在後方的催促下,根本沒有得到充足的時間就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了進攻。
暫且不說別的,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進攻等於在拿官兵的生命為勝利莫基。
在接下來接近2個月的戰鬥中,陸戰隊的進攻一直不太順暢,即便按照經共和國當局處理之後公佈的戰報,到9月初,3個陸戰旅傷亡近3萬名官兵,光是補充給前線作戰部隊的兵員就超過了2萬。實際傷亡肯定比這個數字大得多,別的不說,最初的3個陸戰旅撤下來之後,休整了大半年才恢復戰鬥力。
更加糟糕的是,巨大的傷亡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別的不說,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後,光是換防就花了好幾天,如果算上調整部署、變更作戰計劃 等等,耽擱的時間將近1個月。
正是如此,直到10月初,陸戰隊才組織起有力進攻。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急著發起進攻,而是花2個月時間做準備,在9月上旬就能發起有力進攻,而不是耽擱到10月初。
不管怎麼說,發起有力進攻,總算是個好的開始。
在一次投入5個陸戰旅,近10萬地面部隊,加上部署在3座海上基地群上的近7000架作戰飛機,6支作戰艦隊(其中4支主力艦隊)與8支火力支援艦隊,美軍在波多黎各的防禦部署成了擺設。
這個時候,共和國海軍投入了一種新式武器,即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遙控戰機。
與傳統戰機相比,這種被命名為JY…1的遙控戰鬥機不需要飛行員,準確的說,是飛行員不在戰鬥機內,而是在後方遙控。當然,這也是該型戰鬥機的最大特點,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戰鬥機,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有人戰鬥機,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由人員在後方遙控的戰鬥機。
當然,“遙控戰鬥機”的關鍵就是通訊技術。
要做到實時遙控,傳統的通訊技術肯定不行,只有一種通訊技術能夠滿足要求,即量子通訊技術。
量子理論很簡單,即兩個同態量子不管隔多遠,都會處於同一種狀態。一個量子的狀態發生了變化,另外一個量子的狀態也會立即發生變化,沒有任何時間間隔,也就不受光速限制。
更重要的是,量子之間的資訊不是靠場傳遞的,甚至不存在傳遞的說法,所以建立在量子理論上的通訊裝置能夠做到絕對保密。
可以說,在新的理論出現之前,量子技術是最為理想的通訊技術。
共和國在量子技術上取得的重大突破,首先就用到了軍事上。因為量子計算機開發難度要大得多,所以量子技術在通訊領域率先得到利用。
對共和國軍隊來說,遙控戰鬥機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飛行員在理論上不用冒險了。
當然,間接好處更多,比如可以突破飛行員體能限制,讓戰鬥機擁有更加驚人的,甚至超過常規的機動效能,從而大幅度提高戰鬥機的空戰效能。更重要的是,量子通訊裝置不受電磁千擾影響,所以在理論上對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免疫,因此遙控戰鬥機可以在極端惡劣的電磁環境下作戰。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航空兵復興的基礎技術。
當然,在波多黎各戰場上,這種先進的技術暫時沒有過於突出的作用。
在低強度的戰鬥中,遙控戰鬥機的表現不比普通戰鬥機好多少,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