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模式之外,還與當時的大背景衝突。要知道,2019年的時候共和國剛剛在南海地區教訓了一幫不聽話的鄰國,正在為解決東北亞問題做準備,而且趙潤東最熱衷的軍事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那有那麼多的資源去搞基礎建設?再說了,共和國的基礎建設已經足夠紮實了,沒有必要繼續增大投入。
2022年的時候,北京市政府又一次向中央提出了城市發展改革方案。
當時王元慶已經回到中央,而且以國家副元首的身份負責中央日常工作,北京市長肯定希望在王元慶那裡獲得支援。非常可惜的是,王元慶比趙潤東還要直接,不但否決了北京政府的方案,還在第二年把北京市長送上了法庭,理由是涉嫌在數個民生工程專案上收受高達2。7億元的鉅額賄賂。當然,王元慶沒有冤枉好人,在2012年到2022年期間,北京市長收受賄金高達4。74億元,另外還收受了價值近4000萬美元的藝術品與奢侈品,而其所做的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讓行賄的3家開發企業從政府的公共專案中牟利數十億元,給國家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到這個時候,“北京方案”才銷聲匿跡。
問題是,要不要遷都的問題卻沒有因此而沉寂下來。
事實上,到2022年,北京作為首都而產生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別的不說,因為交透過於擁堵,為了保證政府官員、特別是部委領導級的高階官員能夠更有效率的參加政府的日常工作,國務院在2021年的時候就提議購買一批直升機,專門用來接送部委領導,以及重要外賓。
當時王元慶也很重視這些問題,只是沒有急於討論是否應該遷都。
歸根結底,王元慶作為“炎黃計劃”的直接參與者,非常清楚電力革命會給社會與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也清楚科學技術肯定能夠改變城市的面貌。要知道,人類城市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史,隨著科學進步,城市的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因此在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毋庸置疑,王元慶的眼光是不能否認的。
到了20年代末,隨著可控聚變核電站在共和國大範圍推廣,加上國家骨幹電網的改造工作全面完成,電能全面取代化石能,成為生活與生產的主要動力,這個時候,電動汽車已經在共和國普及,由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汙染問題也就不存在了,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大難題也得到了解決。
當然,誰也阻擋不了科學技術的前進步伐。
30年代中葉,第一輛完全依靠地球磁場效應的磁懸浮轎車問世。雖然在當時,那輛由中科院在實驗室裡弄出來的,只能坐一個人,而且充電一次只能行駛10千米的磁懸浮轎車的造價高達750萬元人民幣,幾乎沒有量產的可能性,也不會有多少市場需求,但是當時就有人預言,10年之內,這種完全不依靠道路的飛行轎車就將普及,而且肯定能在21世紀進入千家萬戶,成為最普遍的代步工具。這個預言還是保守了一點,2038年的時候,磁懸浮轎車就在上海汽車公司與吉祥汽車公司量產,當年就銷售了100萬輛,到2040年,磁懸浮轎車的市場保有量超過了1000萬輛,並且很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取代普通車輛,佔據車輛市場9成以上的份額。也就是說,在2050年之前,磁懸浮轎車就將在共和國普及,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
磁懸浮轎車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城市面貌。
實際上,在2033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城市綜合發展概念”,喊出了“向天空要土地”的口號。因為高強度合金與輕質複合材料的量產工作不存在技術上的難題,需要的只是相應的市場,所以像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的科幻電影那樣,出現上千米的高樓大廈,轎車在空中飛行的“立體城市”將不再是幻想,很有可能在21世紀後半葉變成現實。
雖然向天空“生長”的城市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光照問題就很難解決,但是科技進步能讓轎車不再依靠道路,自然能夠解決其他問題。如此一來,再也沒有人懷疑城市的容納能力。從技術上講,只要能夠解決糧食生產問題,在大約400平方千米的北京市區內,至少可以容納1億市民。
由此可見,遷都不再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問題是,遷都不僅僅是因為城市容納能力有限,還涉及到地區發展平衡問題。
作為首都,自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享受到了各種優越條件,不但自身的發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