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低效率產業的比例。事實上,美國本土並不缺乏資源,其資源總體保有量與共和國旗鼓相當。但是在戰爭爆發前,美國採取的國家發展戰略與共和國相當,即透過龐大的海外市場,而且是人口眾多的欠發達市場來支撐本國的高科技產業鏈條,從而使本國經濟發展得到保障。共和國控制了擁有17億人口的印度(大戰爆發時,印度人口已經超過23億),而美國控制下的拉美國家的人口總量也在15億以上。由此可見,美國根本沒有必要開採國內資源,完全可以用海外資源來支撐起戰爭消耗。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軍隊能夠打到南美洲,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別的不敢肯定,至少能夠讓那些仍然對勝利抱有一絲希望的美國人徹底絕望。
問題是,在太平洋上取得勝利之前,共和國只能從南大西洋方向上進軍南美洲,而要進軍南大西洋,首先就得控制非洲大陸南端的南非。也就是說,要想開闢南美戰場,首先就得在南部非洲做文章。
到此,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了。
雖然在馬爾地夫海戰之後,南非就宣佈嚴守中立,僅與交戰雙方保持民間往來,但是南非的這種中立態度明顯對美國有利,也就是說。南非仍然偏袒美國。這也很好理解,在美國仍然控制著澳大利亞,並且掌握著除奈及利亞的整個西部非洲,還控制著除阿根廷之外的整個拉美,就算共和國透過控制塞席爾與馬達加斯加,獲得了進軍南非的通道,對南非構成的威脅也比不上美國。俗話說得好,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受到兩個超級大國威脅時,南非別無選擇,只能見機行事。
問題就在這裡,如何才能讓南非回心轉意?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在西南太平洋上決出勝負。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在非洲大陸上採取適當的行動,比如出兵查德,打通從蘇丹前往奈及利亞的地面通道,並且以此向奈及利亞部署一支精銳地面部隊,瓦解美國對奈及利亞的圍剿行動。總而言之,關鍵不在非洲大陸上,而是在印度洋對面的澳大利亞。
這下,問題回到了原點上,即在西南太平洋上取勝之前,別的都擴音。
問題是,150萬陸軍官兵的安置問題卻不能長期擱置。
俄羅斯戰爭已經結束,就算李東石在中東戰場上立即發起戰略進攻,也吸收不了那麼多軍隊,而在非州大陸戰場上,一條由公路線、而且是低等級的公路線支撐起來的橫跨非洲大陸的後勤保障線最多支撐1個戰鬥單位。由此可見,在西南太平洋上取勝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只給了海軍1個月。
雖然放棄登陸澳大利亞會對西南太平洋上的勝利產生影響,但是眾所周知,在海洋戰場上,制海權決定一切,只要共和國海軍能夠奪得制海權,就能封鎖澳大利亞,也就能阻止美國海軍從澳大利亞進入印度洋,從而讓南非感受到壓力,再加上共和國陸軍在中東與非洲大陸戰場上的戰略進攻行動,以及共和國外交部門的努力,足以讓南非相信,共和國不但會贏得最後的勝利,而且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如果南非仍然在立場上偏袒美國,別說從戰爭中獲得好處,不在戰後被邊緣化就算是萬幸的了。
事實上,在1月中旬,也就是俄羅斯宣佈戰敗後,共和國外交部就在南非展開了行動。
當時,南非當局的態度已經有所動搖。
別的不說,1月23日,南非當局破例同意一支運送糧食、藥品、帳篷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船隊進入伊麗莎白港,並且派遣軍艦在領海與專屬經濟區內提供護航掩護。而該船隊就來自共和國,目的地就是奈及利亞。在運送的物資中,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之外,還有不少是專門提供給奈及利亞軍隊的軍事物資。事實上,像食物與藥品這樣的物資,也屬於軍事物資。更重要的是,南非當局並沒向媒體透露,還有2艘專門為這支慢速船隊護航的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進入南非海域,在伊麗莎白港外面待了24小時,隨後跟隨船隊一同北上。雖然南非沒有向這艘潛艇提供幫助,但是允許交戰國艦艇進入領海,並且為軍事行動提供便利條件,已經破壞了南非的中立性。
對於南非的行為,美國當局發表了強烈抗議。問題是,美國也就只能抗議,在連澳大利亞都快要保不住的情況下,美國當局根本沒有辦法壓制南非,更不可能為了這個遙遠的國家而大動干戈。
總而言之,到2060年初的時候,雖然戰場上的總體局勢對共和國非常有利,共和國不但掌握了戰略主動權,還在俄羅斯投降後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