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還將增加不少,甚至會對南海的海上航線構成致命威脅。可以說,僅此一點就能讓共和國海軍暫時放棄攻打夏威夷群島的打算。但是從美國的立場出發,如果共和國海軍能夠支援陸戰隊登上夏威夷群島,並且穩步向東推進,在佔領瓦胡島之後,共和國海軍就可以以此為基地,出動潛艇封鎖美國西海岸的所有港口與巴拿馬運河,從而切斷從美國本土到澳大利亞的海上航線。對於澳大利亞的造船廠與配套工廠,共和國當局只需要等到轟炸機的產量提升起來,用持續不斷的戰略轟炸就能使人口不到1億的澳大利亞在1年之內失去威脅。
總而言之,直接東進是縮短戰爭程序的有效辦法。
從美國的利益出發,自然是首先保住夏威夷群島。如此一來,美國當局就得在戰略部署上做文章,即想辦法引誘共和國海軍南下攻打澳大利亞。為此,美國海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大肆向新幾內亞與索羅門群島增兵的時候,卻在全力加強威克島與中途島的防禦部署。這一舉措落到共和國眼裡,自然是南下容易,東進困難了。
不可否認,直接攻打夏威夷群島確實是個很大的誘惑。
問題是,不管海軍有什麼想法,基本戰略必須符合共和國的總體戰略。
前面多次提到,北印度洋航線是共和國的生命線。雖然共和國本土擁有幾乎所有必須的戰略資源,而且絕大部分戰略資源的儲量都非常巨大,算上幾個鄰國的資源,即便海上航線全部斷絕,共和國也不會出現資源不夠的情況。問題是,共和國的勞動力並沒有人口數量那麼驚人,而且開採本土資源的代價是從海外進口的好幾倍。可以說,如果必須開採本土資源的話,就得在勞動效率不高的資源行業投入大量勞動力,從而對共和國的整體工業生產能力與戰爭潛力產生巨大影響。
可以說,如果算上開採本國戰略資源對戰後世界局勢、特別是恢復戰爭創傷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從共和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就算用護航戰艦把印度洋填滿,也要比費時費力的啟動那些塵封數十年的礦洞划算得多。
必須承認,在戰爭時期,共和國捨近求遠,用盟國的資源來支撐整場戰爭,肯定是非常自私的行為,但是從整體局面來看,這無疑是生產力最最佳化的結果。事實上,這也是美國採取的基本戰略,即將生產效率低下的產業轉移到國外,利用本國有限的勞動力,生產出最多的軍事物資。
由此可見,共和國海軍肯定首先南下佔領澳大利亞,堵住美軍進出印度洋的通道。
同樣的道理,在攻打澳大利亞的時候,共和國海軍還會在印度洋上展開行動,即南下控制非洲大陸南部地區,要麼是南非主動加入集約集團,要麼是共和國軍隊攻入南非,以此關閉美軍潛艇進入印度洋的另外一條通道。
只有在完成這兩步之後,共和國海軍才會揮師東進,攻打夏威夷群島。
為了證明佔領澳大利亞的重要性,早在2059年初,即雅浦海戰結束後,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利用專門為這場戰爭準備的超級計算機群,對北印度洋上的保交與破交作戰進行了模擬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如果美國能夠按照計劃在2060年將攻擊潛艇的產量在2059年的基礎上提高一倍,即便不考慮在澳大利亞建造的潛艇,而且按照2059年的比例向北印度洋派遣“狼群”,共和國都會損失大約7000萬噸商船,而共和國在2060年的最大承受能力,即在不影響戰略海運的前提下所能損失的商船總噸位不到5000萬噸,而且在超過的4000萬噸的情況下,就會對戰艦的建造工作產生影響,從而對海軍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
根據這一結論,共和國海軍更加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集中兵力南下攻打澳大利亞。
按照共和國當局在2059年制訂的作戰計劃,最遲在2060年9月底,也就是第三季度末,共和國海軍就得奪取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權,將戰線推進到索羅門群島南面的珊瑚海,並且在新喀里多尼亞或者萬那杜登陸,即為進軍澳大利亞做好準備。
毫無疑問,這份計劃非常緊湊,讓海軍不得不考慮是否繞過索羅門群島。
雖然從理論上講,索羅門群島是澳大利亞的北大門,要想沒有後顧之憂,就得佔領新幾內亞與索羅門群島。要知道,100多年前,日本海軍南下的時候,也是首先佔領新幾內亞與索羅門群島,並且在群島南部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上與美軍鏖戰。但是從實際情況,特別是海軍的進攻距離上推算,攻打新幾內亞與索羅門群島的意義並不大。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