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可以動用部署在伊甲安島(即新幾內亞島)西面的地面部隊牽制住島的美澳軍隊,然後動用部署在菲律賓與印度尼西亞的航空兵,讓美軍放棄新幾內亞。對於索羅門群島,則完全可以採用只封鎖不攻打的戰術,即在海軍奪取了制海權之後,以封鎖的方式讓美軍無法利用索羅門群島,也就無法將索羅門群島當成澳大利亞的屏障。
對於這一戰術選擇,海軍與陸戰隊早就達成了共識。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美軍主動放棄密克羅尼西亞之後,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南下攻打澳大利亞的最主要問題中,除了奪取制海權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前進基地,畢竟密克羅尼西亞沒有幾座面積大得足以容納幾十萬地面部隊的島嶼,而馬里亞納群島距離澳大利亞又過於遙遠。也就是說,不管怎麼安排進攻戰術,都得在登陸澳大利亞之前為陸戰隊建立一處足夠龐大的前進基地。
如果能夠確保制海權,自然是距離澳大利亞越近越好。
有人會說,北面的印度尼西亞距離澳大利亞就非常近。問題是,如果部隊從印度尼西亞出發的話,只能在澳大利亞西北與北部地區登陸。而澳大利亞的核心地區在東南,甚至除了東南地區與狹窄的沿海地區之外,剩下的就是荒無人煙的沙漠與戈壁了。如此一來,即便共和國陸戰隊能夠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上岸,也要穿越3000多千米的荒漠,才能到達悉尼與墨爾本,而在陸上行軍3000千米的代價,相當於在海上推進10000千米。也就是說,與其在澳大利亞西北登陸,還不如繞過印度尼西亞,在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