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之間,還分別有兩個相對較短,以相互猜忌、隔絕往來為主的間隔時期。

由此可見,雖然共和國現在擁有絕對優勢,但是吃虧的肯定不是俄羅斯。

落後就要捱打,肯定是鐵打不動的真理。問題是,強大之後,要不要清算舊賬?

與之相應的還有一個問題: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具備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的韌性,那麼要不要具備以血還血、有仇必報的血性?

可以說,如何回答這兩個問題,決定了共和國的發展方向。

如果說中東戰爭之前,共和國全國上下還沉浸在民族復興的喜悅之中,只有國家領導人在著重考慮未來,絕大部分民眾都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心滿意足,那麼中東戰爭就是扇在中華民族臉上的一記耳光,打醒了沾沾自喜的炎黃子孫,讓10億人猛然認識到,民族復興遠未實現,國家離強大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也就在2042年前後,共和國的民眾開始討論這兩個問題。

如果在40年前,這樣的全民討論肯定會遭到禁止,至少會受到國家媒體封殺,最終銷聲匿跡。不管怎麼說,對於需要韜光養悔的國家來說,任何擴張話題都有害無益。

可是在中東戰爭之後,這樣的話題不但不會受到禁止,反而會得到官方支援,至少能得到各級權力機構的預設。不管怎麼說,中華民族復興不是幾個人的事情、也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整個中華民族、所有炎黃子孫的事情,只有集思廣益、只有廣開言論、只有深入探討、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找到最適合中華民族復興方式,也才能在復興的道路上少犯錯誤、不犯錯誤,以最的代價再造輝煌。

在這場討論中,被談得最多的,就是有沒有必要跟俄羅斯清算舊賬。

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在眾多歷史遺留問題中,除了仍然流散在海灣的眾多文物國寶之外,只剩下兩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一是蒙古迴歸,二是被俄羅斯侵佔的1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實際上只有《愛琿條約》與《中俄北京條約》涉及的100萬平方千米國土,而《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涉及的國土已經與俄羅斯沒有多大關係)。因為蒙古迴歸也與俄羅斯有直接關係,所以兩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即中俄關系。

毋庸置疑,絕對不是所有共和國公民都認為應該收回當年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

事實上,半數以上的共和國公民都認為,沒有理由、或者沒有必要為已經成為歷史的問題而大興兵戈。甚至有不少人認為,中俄歷史遺留問題已經在共和國成立後,得到雙方中央政府承認,即共和國當局已經承認了俄羅斯控制遠東地區的合法性(也就是在此時,承認了蒙古獨立的合法性),因此共和國沒有任何理由往事重提。即便從利益角度出發,也有不少共和國公民認為,現代國家實力中,當國土面積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所發揮的作用就變的微乎其微了,就像俄羅斯為全球最大的國家,卻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一樣,收復10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很難使共和國變得更強大。因為土地的價值在於蘊涵其中的資源,以及在上面勞作的人,而共和國並不缺乏資源,更不缺乏人口,所以收復失地,反而會帶來眾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安置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人?

可以說,這些理性的討論,深刻改變了共和國民眾的思想觀念。

從根本上講,共和國當局也受到了影響。按照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看法,早在2049年前後,即全面軍備競賽開始後,中俄關系就走上了不歸路,翻臉只是遲早的事情,而共和國當局沒有趁此機會吞併蒙古、完成對俄羅斯亞洲地區的左翼戰略迂迴(以蒙古為基地,共和國軍隊可以在不借道中亞國家的情況下進軍西伯利亞,將俄羅斯的亞州部分攔腰斬斷,也將共和國軍隊的進軍路線縮短數千千米,在以徹底擊敗俄羅斯為目的的前提下,足以節約數百萬大軍、節省數十億噸物資,還能將作戰時間縮短1年以上。這一好處,遠遠超過了吞併蒙古帶來的壞處),就是因為共和國當局仍然認為,翻歷史舊賬不但沒有多大意義,還會產生很多麻煩。

問題是,這種理性的態度,並沒為那兩個問題給出明確答案。

相對而言,第二個問題要好回答的多,或者說,共和國當局已經給出了答案。

從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共和國參與的所有戰爭都在證明,一個偉大的民族不但要有韌性,還要有血性,而且血性比韌性重要的多。韌性可以使國家壯大,如同修身養性與細心調養可以使虛弱的病人康復一樣,可是要想強大,要想把積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