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的力量轉化為真正的實力,就需要血性。說直接一點,一頭重200千克的豬與一頭重200千克的獅子,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血性。說得再直接一點,如果共和國沒有血性,沒有敢於挑戰霸權的雄心壯志,不管經濟有多麼發達,無非是第二個清王朝,在下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再次淪落為列強屠宰瓜分的物件。一個民族可以沉淪一次、可以沉淪兩次、可以沉淪多次,可是不能連續沉淪兩次。
沉淪就像是腎上腺素,一針可以救命,連續兩針卻會要命。面對機遇,中華民族做出了選擇,共和國也走向了新生。
問題是,這並不能夠準確的回答第一個問題。
實際上,回答了第二個問題之後,第一個問題就變成了“清算曆史是不是體現民族血性的正確方式”。
可以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隨便作答的問題。
要知道,自紀估國以來,連續5任國家元首都沒有就這個問題給出答案。
細數2015年以來的共和國現代史,甚至能夠發現,共和國當局的作為實際上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藏南問題上,共和國當局一直在清算曆史,而在印度戰爭後,共和國又主動放棄了克什米爾地區有爭議的領土。又比如,在南沙群島問題上,共和國當局也與南海周邊各國清算了歷史,卻沒有在南海戰爭之後趁機吞併越南、寮國等歷史是曾經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