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奈良古城、京都天皇行宮、國會大廈、首相府、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館等。

轟炸來得很突然,也很猛烈。

雖然日本防空部隊進行了“殊死”抵抗,但是沒有一架轟炸機被擊落。為了確保戰機的安全,所有參與打擊行動的戰機都在5000米以上高度投彈,沒有進入小口徑高射炮的打擊範圍。對於只剩下小口徑高射炮的日軍防空部隊來說,面對高來高去的敵機,除了用成千上萬的炮彈宣洩心中好憤怒之外,只能望空興嘆。

返回基地,周霜楓依然找到情報軍官,詢問轟炸情況。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由他投下的48枚特種燃燒彈已經將象徵著日本皇權的天皇皇宮變成了廢墟,不但有著數百年曆史的建築物被徹底炸燬,還炸死了數百人。更讓周霜楓感到震驚的是,他的小隊全都完成了轟炸任務,供奉著二戰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象徵著西式民主的國會大廈、以及日本最高行政中心的首相府均已變成付之一炬。

又是一串數字,與獲得晉升的基礎。

只是,周霜楓這次的感覺很沉重,因為炸燬日本皇宮,與炸死成千上萬的日本軍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卷八 百年積怨 第134章 趕盡殺絕

從某種意義上講,轟炸天皇皇宮、靖國神社、京都行宮造成的影響絲毫不亞於摧毀所有日本核電站。

在東方文明中,日本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

從立國開始,日本就深受“大陸文明”,即中華文明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甚至有部分名聲在外的學者提出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位天皇,即建立日本的“神武天皇”是率領5000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到海外仙島尋找神仙,替第一位統一華夏的皇帝——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靈丹妙藥的徐福。

這個說法對不對,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日本確實很特殊。

與中國“改朝換代”的歷史不同,日本數次“改朝”,卻從未“換代”。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經歷了數次“幕府”時期,不管誰成為幕府將軍,掌握大權,都沒有廢除天皇、自立為皇,而是把天皇供奉起來,以天皇的名義行使統治大權。這種情況,不但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即便在西方的歷史上也非常罕見。

毋庸置疑,天皇在日本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時候,只提出了一個“條件”,即保留天皇的象徵意義。出於各種原因,美國接受了日本的條件,沒有在佔領日本之後廢除天皇。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利用佔領日本的有利條件、以及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積累下來的憲政基礎,在日本大肆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了類似於美國的國會,採納了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天皇在日本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但是天皇在日本民眾心目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別是對那些希望借“民族主義”控制日本的政客來說,不但不能廢除天皇,還應該鞏固天皇的地位,以天皇的名義武裝日本。

或許是深知日本國情,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未轟炸過天皇的皇宮與行宮。當年美國沒有做的事情,共和國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徹底!

雖然天皇非常幸運的躲過了轟炸,但是一夜之間,與天皇有關的所有“地標”都變成了烈火中的廢墟。有數百年曆史的江戶古城毀於一旦,有上千年曆史的京都天皇行宮變成了瓦礫,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靖國神社只剩下了殘桓斷壁。事情沒有就此結束。

27日凌晨3點30分,護送天皇與數十名皇族成員前往橫濱港的車隊途徑名古屋以北的羽島時,遭到共和國空軍的精確轟炸,30多部車輛全部被炸燬,包括天皇與數十名皇族成員在內的200餘人無一倖免。

轟炸來得很突然,也很迅猛。

直到炸彈落下的時候,天皇衛隊的成員才意識到行蹤已經暴露。

逃跑肯定來不及了。

搜救人員趕到現場之後,很快就找到了被燒死在車裡天皇與皇后。臨死前,年僅32歲的天皇緊緊抱著皇后與剛剛滿月的皇子,似乎想用單薄的身軀抵禦由特種燃燒劑產生的數千攝氏度的高溫。

現場慘不忍睹,絕大部分人都被高溫“氣化”了。

如果不是坐車擁有嚴密的裝甲保護,恐怕天皇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只剩下一個依稀可辨的印記。

此時,距離天皇皇宮遭到轟炸不到7個小時!

事後,共和國公佈了相關訊息,宣稱投下炸彈的是1隊正在附近巡邏的戰鬥機。發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