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技術;按照正常發展規律,除非某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不然從第四種航母開始,就應該批次建造,並且陸續取代“華夏”級與“北京”級(“共和國”號已經在印度戰爭後退役);如此一來,在未來20到30年內(“北京”級的設計壽命為30年,如果不進行延壽改進,將在2065年前陸續退役),必須保證每2到3年建造一艘;按照每支航母戰鬥群花費7500億元計算(按照2040年的幣值計算,1艘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需要投入1800億,組建戰鬥群所需的1艘防空巡洋艦、2艘防空驅逐艦、2艘多用途驅逐艦與1艘攻擊潛艇至少需要2400億,組建1個航空聯隊的24架重型制空戰鬥機、48架輕型多用途戰鬥機、4架艦載預警機、6架反潛巡邏機、2架艦載運輸機總共需要3000億,為戰鬥群的1萬多名官兵提供基本生活設施需要300億),相當於每年投入2500到3750億元;因為航母的全壽使用費用是建造費用的1到2倍(由是否延長服役期限決定),所以維持一支擁有6到10支航母戰鬥群的龐大艦隊,每年需要投入大約5000億元維護成本;由此可見,光是花在艦隊裝備採購與維護上的費用就在8000億左右;共和國海軍在2040年的軍費只有2萬億出頭,相當於40%的預算花在了艦隊上,艦隊之外的其他作戰部隊還需要大約5000億的投入,軍人人事投入在6000億左右;很明顯,海軍的經費非常緊張,如果持續10年、甚至30年,恐怕誰也不能保證海軍能夠正常發展。

作為海軍司令出身的林嘯雷,不可能不知道預算上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受高投入影響,海軍在第三次軍事改革中受傷最嚴重,王元慶堅持讓林嘯雷出任總參謀長,算得上是對海軍的無形補償吧。

問題是,預算決策權並不在總參謀長的手上。

雖然按照共和國的實際國情,總參謀長在預算上有很大的發言權,某些時候甚至能夠超越國防部長,決定軍費開支。比如在彭茂邦時代,國防部只有軍費審批權,軍費到底怎麼用是由總參謀部說了算。

在王元慶執政期間,情況也差不多,擔任國防部長的葉致勝只負責審批軍費,具體使用由項鋌輝決定。但是到了顧衛民執政的時候,特別是在顧衛民希望將國防部變成根據地的情況下,軍費預算的大權再次回到了國防部,林嘯雷最多隻能為海軍爭取更多的預算,而無法決定軍費的具體分配方式。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林嘯雷採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

不得不說,作為總參謀長,林嘯雷至少在資訊上享受到了特權。

因為早就料到世界不會太平,第二次英阿馬島戰爭只是全球動盪的徵兆,隨後肯定會爆發更多的戰亂,而共和國肯定得有所作為,甚至會捲入某些地區戰爭,所以海軍可以效仿當年的陸軍,即利用戰爭開支推動裝備發展。如此一來,在戰爭爆發前,海軍只需要為擴軍做好準備。問題是,海軍的建設週期明顯超過陸軍,不管怎麼說,建造一艘戰艦所花的時間肯定比製造一輛戰車多得多,而且除了世界大戰之外,戰艦不可能在流水線上生產,而戰車在任何時候都是在流水線上生產的。也就是說,海軍的擴軍準備必須更加全面,並且優先考慮建設週期長的作戰力量。

毋庸置疑,航母絕對是建設週期最長的武器裝備。

3艘“北京”級航母的平均建造週期超過5年,而美國海軍的“肯尼迪”級(CVN…78“福特”級只建造了6艘,後4艘建造計劃由重新設計的“肯尼迪”級取代)的平均建造週期更是長達8年。也就是說,即便在2035年動工,共和國的第八艘航母也只能在2040年下水,最快也要到2042年初才能形成戰鬥力。

因為對軍費支出具有一定的發言權,所以林嘯雷首先保證了航母的建造工作。

在2036年,也就是前往總參謀部主持日常工作之後,林嘯雷就想方設法的確保了3艘正在建造的“北京”級(為前3艘的改進型號,“肯尼迪”級之後,世界上第二種採用了靈巧模組設計原理的超級航母)的建造進度。2037年下半年,正式出任總參謀長後,林嘯雷就在2038財年度的預算中為3艘航母爭取到了足夠的建造費用,並且啟動了第三批3艘的建造計劃。

也就在這個時候,林嘯雷做了一件非常出人意料的事情。

3艘第二批次的“北京”級航母的建浩工作在2037年底中斷,所有還沒有動工建造的模組全部取消,海軍司令部在2038年初下達了新的建造合同。雖然海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