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單方面撕毀合同支付了15%的賠償金,但是在海軍承諾將建造第三批3艘航母之後,三大造船廠都答應免收賠償金,並且積極配合海軍。
正是如此,3艘第二批次的“北京”級航母在2038年底正式更名為“上海”級。
與“北京”級相比,“上海”級的艦體變化並不大(艦體是最先建造,也最不可能變動的部分),所以主要的尺寸與質量資料並沒發生太大的變動,水線長度由312米增加到317米、標準排水量由95200噸提高到了103180噸,變化最大的,還是艦體內的部分,特別是動力部分。
“北京”級採用的2座可控聚變反應堆的額定輸出功率在300兆瓦左右,除了為航母提供33節以上的航速(測試時跑出過37節的最大航速)之外,只能為近程能量武器系統提供能源。因為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不夠高,所以很難為“北京”級配備作用距離更遠的大功率能量武器系統。”上海”級仍然採用2臺可控聚變反應堆,但是額定輸出功率在1000兆瓦以上(單座反應堆的設計應急輸出功率為750兆瓦);雖然受推進系統的限制(4套推進系統的總推進功率只有429000軸馬力、約合320兆瓦),“上海”級的最大設計航速只有35節(測試時的最大航速不到40節),但是在能量系統有所保證的情況下,除了用8套能量攔截系統取代所有的動能攔截系統之外,還至少可以配備4套遠端攔截系統,並且充當整支航母戰鬥群的能量供應中心,為編隊裡的其他戰艦提供電能。
從某種意義上講,海軍不惜降低建造進度,也要用上功率更大的動力系統,就是希望在航母上配備遠端能量攔截系統,並且使航母成為整個戰鬥群的能源供應中心,從而讓其他戰艦具備安裝大功率能量攔截系統的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3艘“上海”級均在2040年初建成服役。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因為林嘯雷已經知道中東局勢不可能維持多久,所以早在去年就要求3支航母戰鬥群必須在今年年初形成戰鬥力。
當然,3艘“上海”級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