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料。當時史塔克還不太理解,畢竟杜奇威的主要對手是裴承毅,而不是僅僅負責北線作戰的袁晨皓。拿到袁晨皓的個人資料後,史塔克就不這麼想了。當年,杜奇威在半島戰場上慘敗給裴承毅的時候,裴承毅僅僅是個上校參謀。袁晨皓在戰場上出名的時候,也是陸軍上校,這還是次要的,CIA與NSA的情報官員均明確提到,袁晨皓是裴承毅之後,共和國最優秀的將軍之一。更重要的是,因為裴承毅過早淡出軍隊,特別是在競爭總參謀長的時候輸給了林嘯雷,所以袁晨皓在軍隊內的成就最終很有可能超過裴承毅,成為共和國在21世紀裡最重要的將軍。
不管怎麼說,杜奇威沒有理由忽視袁晨皓。
事實上,就是CIA與NSA的情報官員對袁晨皓的評價,讓杜奇威在特拉維夫向達揚做出了讓步,答應由達揚全權指揮南線作戰行動,而他只負責北線作戰行動,也就是集中精力對付那個不比裴承毅差多少的年輕將軍。
在杜奇威看來,袁晨皓求勝的慾望肯定超過了裴承毅。
馬島戰爭後,裴承毅“消失”了好幾年,杜奇威就斷定裴承毅正在為“脫離”軍隊而努力。雖然後來的情況與他的預料有所偏差,但是他仍然相信,裴承毅不是自覺自願來指揮這場戰爭的,對這個已經攀上了軍事生涯巔峰的軍人來說,繼續戰鬥下去,也無法取得更大的突破,而他還不到50歲!一個50歲的上將,只要還有點鬥志,不想荒廢餘生,就應該向政界努力。如此一來,這場戰爭的勝敗,準確的說,到底能夠取得多大的勝利,對裴承毅的影響不會很大。與裴承毅相反,袁晨皓的軍事成就還不足以讓他笑傲天下,在追上裴承毅之前,袁晨皓都得在軍隊裡兢兢業業的努力奮鬥。也就是說,袁晨皓肯定希望取得一場偉大的勝利,哪怕他不會指望藉此超越裴承毅,也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成為裴承毅那樣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軍人。
對將軍來說,取勝的前提條件就是強烈的慾望。
在慾望的驅動下,袁晨皓有理由做任何事情。
正是如此,杜奇威非常重視這個比裴不毅還要年輕10多歲的對手。
美國空軍的戰略偵察機剛剛從西西里島上的基地起飛,杜奇威就聯絡了即將到達前線的布呂歇爾將軍,要求這位同樣勇猛無畏的軍人在部署防禦陣地的時候,派出幾架無人偵察機,嚴密監視凡省方向上的土伊邊境地區。
這個安排,很快就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30日凌晨,無人偵察機發現了幾支越過邊境線,進入土耳其境內的小股部隊。
雖然布呂歇爾立即聯絡了駐紮在邊境地區的土軍邊防部隊,要求他們立即派出偵察兵去攔截進入土耳其境內的敵軍偵察部隊,但是美國陸軍中將並沒辦法希望放在土軍身上,而是決定自力更生。
讓幾支偵察部隊搭乘垂直起降運輸機出發後,布呂歇爾向杜奇威彙報了情況。
對布呂歇爾的安排,杜奇威沒有做出調整,只是要求布呂歇爾做好搶救傷員的準備工作,並且答應在24小時之內把一支特種部隊送到陸軍中將的手中。也就是說,杜奇威並不相信布呂歇爾派出去的偵察兵是那些共和國陸軍偵察兵的對手。
第一戰鬥單位是共和國陸軍10個戰鬥單位中,最先成立,也是最強大的一支,雖然早在10多年前,共和國陸軍就把全部特種部隊收歸到了總參謀部名下,成立了世界上最強悍的特種部隊,但是絕不能因此小看共和國陸軍正規作戰部隊中的“準特種部隊”,也就是由各軍級(後來就是戰鬥單位)司令部直接指揮的偵察部隊。要知道,在不能組建軍直屬特種部隊的情況下,各個軍長都以加強偵察力量為名,建立了戰鬥力遠超過一般偵察部隊,而且由軍長直接指揮的“超偵察部隊”。
不管這些部隊怎麼稱呼,其實力都不容小覷。
當然,杜奇威也沒有把希望寄託在美軍特種部隊身上。
雖然在與布呂歇爾通話之後,他就把剛剛趕來報道的一支遊騎兵連派了出去,讓他們務必在30日夜間到達戰區,並且聽從布呂歇爾將軍的指揮,但是杜奇威沒有把真正的特種部隊,也就是與遊騎兵一同前來報道的海豹突擊隊派出去。嚴格說來,遊騎兵只是比普通部隊更頑強的偵察部隊,遠比不上海豹突擊隊。別的不說,遊騎兵的編制有幾千人,而海豹突擊隊的總兵力從未超過300人。
不管怎麼說,對手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與布呂歇爾通電話的時候,杜奇威沒有忘記提醒陸軍中將,在對付共和國陸軍偵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