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時,必須加強防禦陣地建設,儘快在土軍後面部署防線,重點保證各條山區公路的交匯處,並且在重要的橋樑上設定炸彈,做好炸斷交通線的思想準備。可以說,除了沒有明著告訴布呂歇爾死守之外,杜奇威已經把話說透徹了。
問題是,布呂歇爾仍然讓杜奇威很不放心,因為他的警告沒有得到重視。
正是如此,在袁晨皓輕鬆下來的時候,杜奇威卻焦急萬分。
幾百千米之外,布呂歇爾確實沒有把杜奇威的警告放在心裡。
事實上,布呂歇爾早就對白宮的安排感到不滿了,而讓他最不滿的就是,為什麼要讓一名已經退役的陸軍中將來指揮這場戰爭?
要知道,杜奇威在美軍中的威望遠遠比不上裴承毅在共和國軍隊中的威望。
在布呂欺爾看來,不管杜奇威有多麼厲害,有多麼好的人脈關係,也不應該受到特別照顧。按照規矩,如果以北約盟國的身份出兵土耳其,那麼歐洲軍團司令、也常是布呂歇爾才是聯軍司令。
也就是說,杜奇威搶了布呂歇爾的飯碗。
當然,幾個月下來,布呂歇爾的情緒穩定了許多。杜奇威的所作所為,讓這位高傲的陸軍中將意識到,他不應該對陸戰隊將軍抱有偏見。如果杜奇威沒有足夠的能耐,肯定無法得到白宮的信任。
更重耍的是,布呂歇爾缺乏實戰經驗,特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伊朗戰爭期間,當時還是陸軍少校的布呂歇爾跟隨第1裝甲接參加了攻打胡齊斯坦省的作戰行動,並且在戰鬥中有很不錯的表現。在第1裝甲師的主力部隊離開伊朗,返回位於德國的駐地時,布呂歇爾已經是陸軍上校了。為了獲得更好的前程,布呂歇爾在這個時候選擇返回軍校進行深造。也就是說,他因此錯過了緊接著爆發的半島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