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這場原本計劃耗時3天的戰鬥只進行了半天。

14點30分,裴承毅就讓77軍撤出戰鬥,把打掃戰場的任務留給54軍。

裴承毅還同時下達了另外一條命令:21軍全面展開,包圍格蒂哈爾,阻止印軍第二集團軍主力部隊逃往恆河南岸;如果有可能,派遣先遣部隊渡過恆河,在薩希卜根傑建立橋頭堡,為大部隊渡河做好準備。

毫無疑問,裴承毅加快了進攻速度。

讓裴承毅做出這個決定的根本原因不是殲滅第一集團軍的難度降低,而是從吉大港出發的後勤保障部隊、也就是陸戰隊將在15日上午到達賴根傑,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數十萬噸作戰物資。

有了足夠的物資,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

只不過,裴承毅沒有讓77軍率先渡河,也沒有讓77軍殲滅困守格蒂哈爾的第二集團軍主力,而是讓77軍從賴根傑南下,沿恆河東岸向南推進。也就是說,77軍的任務是去增援巴哈蘭布林與帕德巴拉的空中突擊部隊。

此舉意義非習凡響。

只要77軍南下的速度足夠快,就能儘快解放出3支空中突擊旅,從而提前發起攻打加爾各答的作戰行動。因為從孟加拉國到巴哈蘭布林與帕德巴拉的鐵路線已經打通,所以攻打加爾各答的後勤保障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是,印軍第三集團軍的主力仍然在加爾各答,沒有來得及前往賈姆謝德布林。

只要能夠及時進軍加爾各答,就能再次迫使印軍分兵,把第三集團軍的部分部隊留在加爾各答,為正在前往賈姆謝德布林的部隊爭取突圍時間。如此一來,就有機會分兩次戰鬥殲滅第三集團軍,從而降低戰鬥壓力。如果打得好,還能有效降低蘭契方向上的防禦作戰壓力,讓空降153旅能夠喘口氣。

裴承毅的調動能夠瞞過印軍,卻瞞不過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以及在孟加拉灣公海上空盤旋的美軍戰略偵察機。

發現77軍主力向賴根傑運動之後,杜奇威立即判斷出了裴承毅的意圖。

訊息馬上發給了史塔克,並且由史塔克轉交給了古吉拉德。

這下,古吉拉德頭大了。

雖然古吉拉德深知77軍南下的意義,也知道3個空中突擊旅的強大進攻實力,但是擺在他面前的現實問題是,第三集團軍的作戰部隊到達加爾各答之後,必須補給休整,才能前往賈姆謝德布林。也就是說,第三集團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離開加爾各答,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逃出空中突擊部隊的阻擊範圍。

古吉拉德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死守加爾各答。

就算印度陸軍參謀長不做出這個決定,印度總理也會下達死守加爾各答的命令。

與其他被中國陸軍佔領的城鎮不同,加爾各答是印度的大城市,而且還是全球知名的大城市,雖然加爾各答不是印度的首都,但是是印度東部地區、特別是恆河河口地區的中心城市。

如果印軍一槍不放的放棄如此重要的戰略城市,印度軍人會怎麼想,還有那些本來就對政府不滿的平民會怎麼想?

從政治角度出發,印軍必須在加爾各答打一場大仗,而且越慘烈越好。

只要能夠激發印度民眾的抵抗意志,別說毀掉一個加爾各答,就算毀掉十個加爾各答也在所不惜。

得到總理的支援後,古吉拉德命令加爾各答的11個步兵師就地組織防禦。

準確的說,印軍要守的不是加爾各答,而是加爾各答城市群。除了加爾各答之外,還有豪拉、加普里奇與坎寧港,其中豪拉是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加普里奇是人口為30萬的中型城市,坎寧港則是人口10萬的港口城市。

在古吉拉德排兵佈陣的時候,魯拉賈帕尼向西孟加拉邦政府與加爾各答市政府下達了緊急戰爭動員令,要求兩地政府配合守軍,積極動員適齡人員參與城市防禦作戰,組建更多的作戰部隊。

與波卡羅鋼城不同,加爾各答守軍嚴重缺乏武器裝備,連槍支都不夠。

能夠動員的,只有一些沒有戰鬥力的青壯年勞力。當然,對於城市防禦戰,特別是在需要構築外圍防禦圈的情況下,勞力也是很重要的戰鬥力。

因為印軍的動員並不迅速,所以裴承毅沒有立即發現加爾各答方向上的變化。

直到14日夜間,裴承毅才注意到,應該離開加爾各答的印軍沒有離開,甚至沒有離開的跡象。雖然這一情況引起了裴承毅的重視,讓他猜到印軍會死守加爾各答,但是裴承毅當時並未認識到,印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