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
受野戰器材稀缺的影響,13日夜間與14日凌晨,印軍並未發起猛攻,空降173旅獲得了一個平靜的夜晚。
只是,這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雖然戰術航空兵與艦載航空兵在夜間反覆轟炸了印軍集結地點,但是印軍早已習慣了夜間轟炸。空降173旅休息了一個晚上,分散在外圍的印軍也休息了一個晚上。天亮後,印軍肯定會再次發起進攻,而且是更加猛烈的進攻。
整個晚上,裴承毅都在關注瓦拉納西方向上的異常情況。
確實很異常,不管怎麼樣,印軍沒有理由讓空降173旅的官兵睡大覺。
14日請晨,袁晨皓提出建議,應該為空降173旅提供更多的幫助。
裴承毅沒有否決袁晨皓的建議,立即聯絡空軍司令部,要求戰略航空兵立即出動,趕在天亮前完成一次特殊任務。
14日4點30分,24架H…9B戰略轟炸機趕到。
按照前線指揮部的要求,24架轟炸機各搭載24具彈藥撒佈器,在空降173旅的防禦陣地外圍投撒了近14萬枚質量僅為1。5千克的反人員子彈藥。也就是配備了探測感測器,專門用來對付人員的小型地雷。
因為投撒彈藥的時候,戰術航空兵轟炸了印軍集結地點,而且轟炸機在尼泊爾上空就投下了彈藥撒佈器,沒有出現在瓦拉納西上空,所以當印軍再次趕往進攻陣地,準備攻打瓦拉納西的時候,並不知道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道地雷屏障。
這次行動,最終決定了空降173旅的命運。
得知戰略航空兵出動,空降173旅旅長立即把全旅狙擊手,以及能夠用步槍打中400米外敵人的神槍手集中起來,組成200多個狙擊小組,在前沿陣地設定狙擊點,命令狙擊手重點打擊印軍工兵。
14日清晨,當印軍發現空降173旅的陣地外圍多了一圈地雷防線後,已經晚了。
除了第一批進攻的印軍被炸死炸傷之外,印軍還喪失了攻打瓦拉納西的能力。
在缺乏炮兵與裝甲兵的情況下,印軍只能用工兵掃雷,替進攻的步兵開啟通道。帶著探雷與掃雷裝置的工兵很好辨認,也很容易遭到狙擊手射殺。沒有工兵,就只能用步兵的肉體闖出一條血路。顯然,沒有任何一名印軍士兵願意當墊腳石。
整個上午,印軍在瓦拉納西的進攻行動都乏善可陳。
即便到了14日下午,印軍東拼西湊搞來20多輛帶有掃雷鏟的坦克,也沒能取得多大進展。一是轟炸機投下的子彈藥只針對人員,不針對裝甲目標,掃雷坦克很難剷除前進道路上的地雷;二是空降173旅不缺乏反裝甲武器,擔任戰場支援任務的低空攻擊機也不會放過印軍坦克。
確定空降173旅無礙之後,裴承毅把重點轉向了東面。
14日8點30分,經過1天準備後,54軍與77軍對包圍圈內的印軍第一集團軍發起總攻,敲響了第一場包圍殲滅戰結束的鐘聲。
可以說,這是自開戰以來,打的最為輕鬆的一場戰鬥。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54軍與77軍採用交錯進攻的戰術,同時向印軍發起攻擊,在殲滅印軍的時候,將印軍切割成兩個部分,從而降低殲敵難度,加快戰鬥速度。
進攻開始後,並沒有出現裴承毅預料的情況,即印軍沒有拼死抵抗。
戰鬥進行到12點過,也就是54軍與77軍的先頭部隊會師的時候,大部分印軍已經放棄抵抗,主動向進攻部隊繳械投降,只有極少數印軍負隅頑抗。
唯一比較“正常”的是印軍沒有集體投降,而是以小股的形式投降。
下午,凌雲霄把審訊戰俘的報告發給了前線指揮部,裴承毅才明白了過來。
進攻開始前,印軍第一集團軍司令、以及大部分將領都已離開部隊,去向不明。也就是說,被圍困的只是一群沒有統一指揮的烏合之眾。連主帥都逃了,下面的軍官與士兵還會拼死戰鬥嗎?那幾支負隅頑抗的印軍也是在不清楚情況,也就是不知道主帥已經臨陣脫逃的情況下才沒有繳械投降。
數日後,裴承毅才收到訊息,第一集團軍的20多名將軍逃到了孟加拉國。
當然,這些將軍也沒有好下場,戰後被孟加拉國遣返回印度,被印度政府送上了軍事法庭。審判他們的罪名不是丟下部隊臨陣脫逃、也不是擅離職守,而是在當職期間對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殘酷鎮壓。
因為印軍迅速崩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