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果。

按照阿亞梅爾提交的報告,首先動員270萬退役軍人,透過提拔、調配等方式,加強軍官隊伍,爭取在1個月之內組建180個陸軍師(其中裝甲師僅有12個),分別加強東西兩線的防禦力量,為擴大動員規模做準備。

實際上,連阿亞梅爾都把希望寄託在了“擴大動員”上。

如果一切順利,印度將在9月份完成對另外230萬退役軍人的動員工作,透過緊急培訓的方式,提拔20萬名低階軍官與5萬名中級軍官,在此基礎上組建150個陸軍師,為今後的全面戰略防禦與戰略反擊做好準備。

僅僅動員退役軍人,肯定無法滿足戰爭需求。

印度必須擴大動員範圍,徵召社會人員。

按照阿亞梅爾提交的報告,針對社會人員的動員行動將在8月底之前展開。因為各地方政府的準備工作沒有到位,戰爭動員行動無法及時展開,各種與動員行動有關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等等,所以無法立即動員社會人員,即便透過強制徵召的方式下達動員令,也無法使徵召的社會人員成為有效戰鬥力。

印度在這個時候遇到的問題,任何國家都避免不了。

國家進入戰爭狀態,需要為戰爭動員做很多準備,針對社會人員的動員行動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由政府按照相關法令進行的強制徵召,二是非強制性的志願招募。前者對社會的影響很大,而後者的招募效率低下。要想在短時間內招募到足夠的軍事人員,並且保證軍事人員的素質,政府一般會採取雙管齊下的政策,即在志願招募無法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實施強制徵召。政府會在招募開始前,估計能夠招募到的兵員數量,然後再根據差額決定強制徵召的範圍。進行強制徵召前,政府必須掌握國家的人口基本狀況,根據相關法律,將強制徵召令下達到被徵召的人員手中。僅此一項工作,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行政資源,需要充足的時間,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

作為一個擁有17億人口的國家,印度政府不缺兵員,缺的是有效的徵召手段。

按照國防部的計劃,在8月底之前,至少需要強制徵召250萬人兵員,僅印刷200萬份強制徵召令就是件麻煩事。因為無法杜絕逃避兵役的情況發生,所以政府往往會在制訂徵召計劃的時候,留出餘量,並且採取強制手段,使被徵召人員參軍服役。

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這些工作,足以證明印度政府的效率。

問題是,連阿亞梅爾都沒有多少把握能在1個月內徵召250萬兵員。

更重要的是,社會人員不是退役軍人,徵召之後,還要進行必要的培訓與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軍人。

因為空軍與海軍對枝術要求太高,所以強制徵召一般只針對陸軍。

按照最低標準,一名沒有任何軍事經驗,或者僅有少許軍事經驗的社會人員,要想達到軍人的最低標準,也就是成為最基本的步兵,掌握最基本的步兵戰術與枝術,培訓週期不得低於2個月。

由此可見,即便印度政府在8月底完成了徵召工作,也只能在10月底獲得新增兵力。

當然,2個月只是20世紀中期的標準。

按照印度陸軍在和平時期的訓練標準,新兵訓練週期為4個月。如果要使其具備更多的專業技能,掌握技術類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則訓練週期長達半年以上。按照共和國陸軍與美國陸軍的培訓標準,步兵類新兵的培訓週期均為半年,裝甲兵類新兵培訓週期為10個月,電子兵、偵察兵等對技術、戰術要求較高的兵種對新兵培訓週期的最低需求為1年,而航空兵、技術保障人員的培訓週期更是長達1年以上。

在2個月內訓練出來的,只是最差的步兵。

完成培訓之後,還得為新兵提供最基本的戰鬥與生活保障。

所謂的戰鬥保障,就是必要的武器裝備。即便按照最低標準,武裝由250萬新兵組建的170個步兵師,至少需要150萬支步槍、25萬挺班用機槍、10萬挺重機槍、10萬部自動榴彈發射器、7萬門輕型迫擊炮、210萬套單兵作戰裝具、以及以10億為單位計算的各類彈藥。對印度來說,為新編部隊提供各類輕武器不是太大的問題,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印度陸軍進行了兩次大換裝,僅突擊步槍就更新了兩次,撤編的輕武器中,除了少部分流入海外市場之外,大部分都以封存的方式保留了下來。按照國防部提供的統計資料,庫存的武器裝備足以武裝300個步兵師,庫存彈藥則能夠滿足半年內的作戰行動。雖然大部分庫存武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