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都已落後,比如120萬支在20世紀90年代列裝的突擊步槍早已過了“保質期”,但是在戰爭狀態下,武器裝備的有無問題比質量問題更加突出。

所謂的生活保障,就是為軍人提供生活與訓練所需的物資與場地。填飽250萬新兵的肚皮就不是個小問題。按照印度陸軍的最低標準,250萬新兵每天消耗5000噸糧食、5000噸飲用水、1000萬度電,在訓練中消耗1500萬發槍彈、15萬枚炮彈。除了吃飯與訓練,還得為新兵提供住宿與訓練場地。170個步兵師,至少需要170個步兵營地(實際上,一個營地的標準容納能力在1個步兵團左右,很少有人將整個師放在1個營地內),為了在2個月內完成訓練工作,至少需要340處訓練場地。對印度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問題。隨著中國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印度國內的物資將越來越緊張。因為和平時期按照供養250萬軍隊的標準建設基礎設施,所以印度很難在短期內準備好足以容納近千萬軍事力量的營地,更不可能建好能夠同時培訓250萬軍人的訓練場地。針對這一問題,國防部提交的建議是,採用邊訓練、邊戰鬥的方式培訓新兵。也就是說,只對新兵進行最基本的訓練,在其掌握了武器裝備的使用方法之後,編入作戰部隊,後期的訓練工作、以及日常保障工作,由所在的作戰部隊承擔,避免由集中訓練帶來的問題。

不管採用什麼辦法,徵召新兵、擴大軍隊編制的問題都沒能得到根本解決。

按照阿亞梅爾的報告:第一批招募的270萬退役軍人,最快只能在8月20日之前到所在部隊報道;8月31日之前,新建的180個師中,最多隻有85個師能夠參加東線與西線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其餘95個師最快能在9月20日之前部署到位。第二批招募的230萬退役軍人,最快只能在9月20日之前到所在部隊報道;9月30日之前,新建的150個師中,只有65個師能夠參加作戰行動,其餘85個師最快能在10月20日之前部署到位。第三批招募的250萬社會人員,最快能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基本訓練;在11月20日之前,新建的170個師中,最多隻有50個師能夠參加作戰行動,其餘120個師最快能在12月20日之前部署到位。如果進行第四次招募,並且徵召500萬社會人員,組建300個師,其中120個師能在12月31日之前完成訓練,在2036年1月20日之前參加作戰行動,另外180個師將在2月底之前部署到位。隨後可以根據實際交戰情況,繼續擴大徵召範圍,每個月能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100到150個師的兵力。

由此可見,除了前期主要徵召退役軍人之外,印度的動員能力呈階段性增長。

關鍵問題是,印度能夠堅持到全面動員的時候嗎?

換句話說,阿亞梅爾忽咯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在進行第四次徵召的時候,印度很可能已經丟掉了人口最密集的北部地區。雖然以印度的人口基數,即便退守南方,也能招募到足夠多的兵員,但是在最重要的恆河平原與西北地區淪陷之後,徵召兵員的工作肯定會受到影響,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完成。

唯一值得魯拉賈帕尼慶幸的是,誰也不能低估印度的戰爭動員潛力。

即便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依靠佔全球20%以上的人口,只要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武器裝備,印度有足夠的能力動員數千萬作戰人員。

關鍵就是,印度能不能生產出足夠多的武器裝備。

換句話說,印度能不能在戰爭初期保全最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

與徵召兵員相比,工業搬遷的問題更加嚴峻。

按照早在第四次印巴戰爭後製訂的戰咯轉移計劃,在遭到強敵大舉入侵的時候,印度將把原本集中在北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工廠向南方內陸轉移。為此,從2017年開始,印度花10多年,在德干高原修建了數以百計的工業基地,並且針對現代戰爭的特點,採取分散佈置、地下建廠等方式,充分利用德干高原的地理環境,將大部分工廠、特別是軍工廠與重工廠建在了難以摧毀的高原峽谷內。據軍情局掌握的情報,僅在卡納塔克邦(首府為班加羅爾)東北的棟格珀德拉水庫附近地區,印度就投擲數百億美元,圍繞著棟格珀德拉大壩水力發電站建立了上百座工廠,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為軍工廠、以及配套的重工廠。

雖然印度仍然不具備自行生產尖端武器裝備的實力,但是其工業基礎實力不容小覷。

按照軍情局在戰前做出的估計,即便對印度實施全面戰略封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