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趕來的,手裡的漢陽兵工廠是中國軍工業翹楚,成都兵工廠是比不了的,所以這話說起來就帶著幾分謙遜。
總司令卻是聽得很仔細,並不時的伸出手,在那些新舊機器上摸上一把。
“立廠三十年,總共才製造了三萬餘杆長短槍支,這麼算下來的話,平均每年才製造一千杆?這麼點槍夠用麼?前幾年聽說這川邊可是打得很熱鬧啊。”
趙北從軍裝口袋裡摸出白手套,擦了擦沾滿油汙的手指,一邊打量著廠房,一邊感慨。
他本以為四川的兵工廠就算比不上漢陽兵工廠,至少也能保證達到漢陽廠一半的產量,但是現在看來,他原先的估計過於樂觀了,這成都兵工廠的軍械產量只怕連漢陽廠的五分之一都達不到,錫良新買的那些德國新式機器顯然沒有發揮作用。
第187章 不識好歹(上)
更讓總司令鬱悶的是,以前與漢陽兵工廠督辦劉慶恩閒聊時,劉督辦對漢陽廠沒有大批次製造軍用手槍而耿耿於懷,並對四川兵工廠的手槍製造大為讚賞,本著先入為主的思想,總司令也一直以為四川兵工廠製造的手槍很不錯,而且他也一度認為該廠製造的所謂“毛瑟手槍”就是半自動手槍,就是盒子炮,可是直到剛才巡視工廠之後,他才意識到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離譜,四川的兵工廠確實能夠大批次的製造軍用手槍,但問題是,這些所謂的手槍都是老掉牙的產品,不是前膛裝彈就是後膛單響,代表作就是所謂的“利川牌”前膛手槍,而那所謂的“毛瑟手槍”,其實就是一種單發後膛槍,一次只能裝填一顆子彈,這些手槍就是放到博物館也嫌寒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