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摹懊��智埂保�涫稻褪且恢值シ⒑筇徘梗�淮沃荒蘢疤鉅豢拋擁��廡┦智咕褪欠諾講┪錒菀蠶雍�住�

要知道,總司令可是曾經打算用川造手槍裝備共和軍的,但是現在已完全打消了這個念頭,共和軍就算是再寒酸,也不可能讓軍官在腰裡別上杆“單打一”,這會影響士氣的,前些日子總司令好不容易想了個兩全齊美的辦法結束了“船帽之爭”,剛找了個臺階走下來,現在可不想重蹈覆轍。

步槍是單打一,手槍也是單打一,每年的軍械產量中還有很大數量是前膛槍,無煙火藥工廠剛剛開始試製硝棉火藥……就是這樣一個作坊式工廠,居然也成了幾派革命軍眼裡的肥肉,為了爭奪這塊肥肉,總司令甚至確定了“先北後南”的作戰方案,為了拿下工廠,竟然推遲了對川南井鹽產地的進軍時間表。

總司令的落寞由此就可見一斑了。

中國工業的落後也可見一斑。

“前幾年清廷改土歸流,川邊局勢動盪,那幾年也正是川局槍械產量最高的年份,每年可造琺藍單響毛瑟槍兩千餘杆,後膛抬槍一千餘杆,不過總司令說得不錯,這點槍根本不夠用,還得向外省購買,鄂局、滬局均是川軍槍械的主要來源,不過革命既起,這來源就斷絕了,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將新廠匆匆建起,好歹可以多造幾桿槍。”

毛玉麟說到這裡就沒往下說了,畢竟這兵工廠造的槍是用來對抗革命軍的,這個話題犯忌,還是少說為好。

“去年你們不是從德國新購了一批機器麼?”總司令又問。

“前頭那些就是,原本是打算購買製造六五口徑步槍的機器的,和日本槍一個口徑,但後來朝廷下旨,要造六八口徑,德國工廠不得不修改模具和機器,所以這些機器拖了些日子才運回國,不過始終沒有安裝完畢,這新槍也就沒造出來。”

毛玉麟向角落一指,眾人舉目望去,看見了一些大木箱,還沒拆封,不過就算是拆了安裝完畢也沒用,就靠這些日造五十杆步槍的機器,絲毫也不能影響到戰局發展。

不過這些機器畢竟是新式機器,製造的子彈也是最新式的尖頭彈,如果能夠達到設計標準的話,一年的步槍產量也能達到一萬杆,快趕上漢陽兵工廠的年產量了,這多多少少安慰了一下總司令那顆落寞的心。

“總司令若是想看看機器,我們這就拆箱。那些機器裡不僅有制槍的,還有制炮的。”

見總司令望著那些機器木箱微笑著點頭,一個工頭討好的走上前去,拿起撬棍就準備撬。

“不必了,沒拆箱最好,轉運的時候也方便,這些木箱就別拆了,放哪裡吧。”

趙北擺了擺手,跟著嘆了口氣,漢陽兵工廠造的步槍是七點九毫米,成都兵工廠買回國的新式機器造出的步槍卻是六點八毫米,一支軍隊同時裝備兩種口徑的步槍,無疑是對後勤的嚴峻考驗,到底該保留哪一種口徑,這也是讓人很是頭疼的,不過現在共和軍裝備的步槍是真正的“萬國造”,口徑五花八門,現在就考慮步槍口徑的統一問題確實有些眼光超前,畢竟棘手的事情很多,拿總司令的話來說,就是“先解決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

“馬上拍電報去武漢,叫漢陽兵工廠派些技術骨幹過來,再派幾個能幹的管理人員,把這成都兵工廠好好整頓整頓。工廠的裡裡外外都要翻檢一遍,所有的機器裝置都要進行重新編號,原來的那些督辦、總辦、會辦、委員通通要接受軍政府的考核,啥也不懂人的立即開革,懂一點技術但家產太過殷實的也一律開革,清朝已經完蛋,就沒必要繼續養著這些蠹蟲了,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漢陽兵工廠的那套新制度可以立即照搬過來。為了提高軍械產量,一些非關鍵的部件,比如槍托、護木,完全可以從民間採購,中國的木匠手藝還是不錯的,人工也便宜,只要解決了規範化問題,質量就能夠得到保證。”

總司令意氣風發的向參謀口述命令,全然不顧身邊那幫已經嚇白了臉的工頭,直到這時,他們才意識到,“革命”已經實實在在的在這裡開始了,或許用不了多久,成都兵工廠的面貌就會大變樣。

用一句革命者的話來講,這就叫“除舊立新”。

趙北在兵工廠轉悠了幾圈之後,已是正午,衛隊長田勁夫領著一個青衣小帽的中年男子走進車間,這時,總司令正在一門山炮前逗留。

“這是去年舊廠仿製的一門日本山炮,是工藝學堂的那班學徒造的,不過造好之後一直沒有試放過,川督怕這炮試放時炸了,毀了川局的名頭,所以就命人將炮拖到這裡放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