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瞧熱鬧的百姓,就連衙門裡的官差也混雜其間,只不過頭上已經不戴差帽了,而是換上了紙糊的平頂帽,正面拿毛筆寫著兩個醒目的大字:順民。

八旗入主中原之後,嚴禁漢民頭戴平頂帽,結果拱頂的瓜皮帽成了縉紳們的標誌,現在連衙門裡的官差都戴回了平頂帽,難道,這成都城真的光復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百姓們扶老攜幼,紛紛走出家門,跟著那些袍哥隊伍向城門走去。沿途看見不少挎著洋槍的巡防營兵丁站在街口,不過那眼神總是躲躲閃閃,已看不見往日的趾高氣揚,而且所有兵丁的左臂上也都綁著一根紅色布條,跟那傳說中的革命軍戰旗是一個顏色。

原本挑在街邊屋簷下的那些龍旗基本上都看不見了,不是被人扯下撕成碎片,就是被人扔進了臭水溝裡,與它們的主人一樣成為了歷史。

成都城裡各處都是相同的情形,在袍哥隊伍的引導下,成千上萬的百姓湧出街口,走向城東,去瞧一瞧那革命軍的模樣。

在人群中還有一隊從皇城方向過來的挑夫,都挑著沉甸甸的擔子,一前一後兩個竹筐裡裝滿了洋槍的槍栓,人們好奇的打聽,這才得知,這些槍栓都是從城裡的旗營裡收繳的,現在旗兵們手裡的洋槍基本上就是擺設了,也就只剩下刺刀可以嚇唬一下百姓。

於是,部分百姓馬上調頭往旗營趕去,想去瞧瞧那些旗人如今的模樣,不過多數百姓還是選擇趕往城東,迎接那光復成都的革命軍。

等百姓們扶老攜幼趕到城東的時候,卻發現那城牆上下已是人山人海,後到的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能站到前面去看革命軍了,那麼只好耐心的等在人牆後面,聽著那從遠處傳來的軍樂聲和軍歌聲,在頭腦中想象著革命軍戰士的英姿。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雄壯的軍歌聲中,共和軍部隊由城東的兩座城門開進成都,走在最前面的是軍樂隊,跟在軍樂隊後頭的是先導騎兵,他們進城之後便分佈城中各個路口,負責維持秩序,彈壓亂兵。

至於共和軍的步兵,則緊隨騎兵跟進,槍上肩,正步行,口中高唱軍歌,在陽光的映照下,那挑在槍尖上的刺刀閃閃發光,筆挺、合身的新式軍裝讓他們所有人都顯得精神抖擻,全副行軍裝具一應俱全,顯示出共和軍良好的後勤供應。

不過對於百姓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這些士兵和軍官戴在頭上的那種軍帽。

“和尚帽兒唷,這是僧兵。”

“你個哈兒!這叫船帽兒,可不是僧帽兒!這是共和軍第二師,響噹噹的模範師!”

“啷個叫模範師唷?模範師咋戴僧帽兒?”

“不是模範師還戴不上哩!”

就在成都百姓對著共和軍的船帽好奇的指指點點的時候,第二師師長季雨霖已帶領參謀部全體軍官進了城,他們護送著一幅一人多高的半身戎裝照,這幅巨大的照片將在第一時間懸掛到皇城的明遠樓上,讓成都百姓都能一睹總司令的風采。

騎著白馬,頭戴船帽,季師長揮起手,向街邊那些人山人海的百姓示意,作為共和軍第一個走進成都城的將級軍官,季雨霖是興奮的,看到這些熱情高漲的百姓,他的興奮勁更強烈了,就連這種原本在他看來十分別扭的船帽也立刻變得好看起來。

就在昨天,共和軍總司令部和總參謀部聯合下發檔案,鄭重宣佈,從即日起,這種看起來有些古怪的船型軟帽將作為共和軍精銳部隊的“禮帽”,除了特戰營之外,目前只有第一師和第二師允許裝備這種軍帽,從此之後,船帽將作為共和軍精銳部隊的象徵,非精銳部隊沒有資格佩帶這種軍帽,換句話說,只有模範師的官兵才有資格佩帶船帽。

隨著檔案的下發,共和軍的“軍帽之爭”總算是畫上了一個還算完美的句號,反船帽者獲得了勝利,但支援船帽的人也沒有落敗,這是雙贏,共和軍裡就沒有“失敗”這個詞,勝利永遠屬於總司令!

第二師是模範師,就是共和軍的精銳部隊,船帽將作為這支部隊閱兵和重大慶祝活動時的禮帽使用,而在平時的作戰與訓練中,官兵們將戴上一種有帽簷的新式軍帽,和非精銳部隊完全一樣。

這種尚未配發部隊的軍帽叫做“作訓帽”,也是由總司令親自設計,雖然有帽簷,但絕不是大簷帽,這種軍帽將普遍裝備部隊,不僅共和軍要裝備,就連革命衛隊也要配發這種作訓帽。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這種軍帽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季雨霖相信總司令的眼光,事實已經證明,總司令所做的每一件事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