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編105步兵師餞行的,這個步兵師即將北出山海關,移防東三省。

作為一名政治嗅覺敏銳的記者,莫理循幾乎第一時間明白了105步兵師移防東三省的真正用意,這是在告訴世界,中國中樞政府完全有能力、有信心維護東三省的局勢穩定,不需要別國指手畫腳。

當年日本與俄國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開戰,兩國肆無忌憚的在中國的領土上劃定了所謂的“交戰區”,不僅拒絕中國軍隊開進這一地區,而且就連那些所謂的“中立區”也禁止中國軍隊隨意進出這也正是關外馬匪蜂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清廷好不容易尋求到日本與俄國的“諒解”,這才派遣了北洋新軍出山海關北上,以進剿土匪的名義在東三省駐紮,但是駐地仍遭到嚴格限制,“戊申革命”中,日本和俄國政府又藉口“維持中立”命令北洋軍撤回關內,從那之後,東三省地區基本上就沒有中國正規軍駐紮了,全靠一些所謂的“巡防隊”維持秩序,而這些“巡防隊”中,有不少都是由土匪招安而來,這東三省的秩序基本上就靠這幫綠林好漢維持了。

但是現在,隨著國防軍暫編105步兵師的出關北征,東三省的地面上很快又可以看見中國的政府軍了,這是正規軍,不僅戰鬥力更強,而且也是主權的象徵。

對於中國中樞政府的這一“悍然”舉動,國際社會有什麼反應呢?

美國和德國駐華公使對105步兵師的移防東三省持樂觀立場,兩國公使均向報界亮明瞭他們的立場,那就是“東三省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軍完全有理由在那裡駐紮,並進剿土匪,從而為當地的商業與貿易事業掃清障礙。

英國和俄國駐華公使對105步兵師的移防東三省持“謹慎觀望”態度,他們既沒有表示支援,也沒有任何強烈反對的跡象,只是提醒中國中樞政府,東三省問題很複雜,希望中國中樞政府能夠“審慎”從事。

對於105步兵師的移防東三省,列強之中反應最強烈的就要屬日本政府了,日本駐華公使甚至叫囂要聯合“國際力量”阻止任何“破壞滿洲現行秩序”的行為,但是叫囂歸叫囂,日本人在唱獨角戲,沒有任何一國政府公然附和日本政府的叫囂,就連日本的歐洲盟友英國也對日本的上躥下跳持冷漠態度。

既然“國際力量”對此無動於衷,那麼,日本人只能單方面向中國中樞政府施加外交壓力,所以,乘坐這列民用火車趕到山海關的路上,莫理循在頭等車廂裡看見了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彥吉,也看見了幾個日本駐華公使館的文官與武官,顯然,他們與莫理循一樣急著趕到山海關,他們是如此的著急,以致於來不及掛上專車。

但是外交官畢竟是外交官,這架子還是得擺出來的,所以,當莫理循與這幫中外乘客下車徒步走向山海關火車站的時候,那幫日本外交官還賴在車廂裡不肯下車,他們似乎是打算直接在站臺上下車。

對於日本公使此行目的,莫理循能猜出個大概,雖然對方拒絕了他的採訪,但是莫理循很清楚,日本公使在這種國際背景之下前來與民國總統交涉,他的恐嚇肯定不能得逞,中國現在不是在孤軍奮戰,只要底線維持住,那麼,列強絕對不會採取聯合行動。

這一點,從英國政府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二,即使作為日本的盟國,英國也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在遠東冒險,畢竟,英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英國更希望沙皇俄國也將戰略重心繼續擺在歐洲,而不會因為東三省局勢發生變化而轉到亞洲。

日本有日本的國家利益,英國有英國的國家利益,中國也有中國的國家利益,就連莫理循先生本人,也擁有他自己的個人利益。

利益至上,這永遠是人類社會的通行法則。

第470章 一個人的力量

既然日本人不願意跟莫理循打交道,那麼,莫理循就只能與同車的其他人打交道了,這些人裡既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其中又以記者身份的居多,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此次105步兵師移防東三省是大新聞,足以攪動遠東格局,報界關注此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實際上,現在正與莫理循一起向火車站走去的一名同伴就是一箇中國記者,學名邵振青,筆名飄萍,是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秀才出身,做過中學教員,革命之後在浙江軍政府裡充任政府公報編輯,浙江軍政府撤消之後,他又去了上海,被《申報》聘為記者,前段日子奉命趕到北京,任北方分報館主筆,與莫理循一樣,昨天得知總統即將在山海關為105步兵師餞行之後,便乘車趕到山海關,與莫理循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