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戊申革命”以來,法國外交部門除了盯住巴爾幹方向之外,最主要的關注點就是中國的鐵路貸款權問題。作為金融帝國,法國政府和民間有足夠的資本提供鐵路貸款,只要中國肯借款,法國就能透過貸款攫取中國的鐵路利益,當年在京漢鐵路貸款權的爭奪中法國敗北,法國政府和財團對此都是耿耿於懷,雖然比利時與法國關係緊密,但畢竟法國人沒有吃到蛋糕。
而這,正是竇麥禮熱情邀請國民黨的那位黨務總理陶成章訪問法租界、參觀工部局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他希望藉此機會與這個正在崛起的黨派拉上關係,如果這個聯合政黨能夠贏得國會選舉的話,法國政府和財團似乎可以透過這個關係在鐵路貸款權問題上爭取優先權。
畢竟,這個聯合政黨的政治訴求就是模仿法國的“責任內閣制”,透過國會控制總統權力的過分膨脹,或許,這可以成為雙方談判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最近一段時間,為了鐵路問題,英國、日本、德國、美國的駐華外交官都在四處奔波,只不過他們都將主要注意力放在北洋集團和共和軍集團上,只有法國人別出心裁,準備將公關重點放在國民黨一邊。
這才有了陶成章訪問上海法租界的行動,而且按照日程安排,陶成章明日就會率領政黨代表團趕到租界,竇麥禮急著趕回領事館,正是為了安排此事。
擺脫了喋喋不休的那位神甫,竇麥禮匆匆趕回領事館,召集屬員安排迎接陶成章的相關事宜,不過沒等他忙完,一封加急電報已從北京法國公使館拍到領事館電報室,竇麥禮被電報內容弄糊塗了。
電報是法國駐華公使的訓令,內容並不複雜,只是命令竇麥禮想個“禮貌的藉口”暫停安排陶成章訪問法租界的相關事宜,等候公使館的進一步指示。
換句話說,竇麥禮必須想個辦法推遲陶成章訪問法租界的時間,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作為外交官,竇麥禮很容易就能找到幾個所謂的“技術原因”來推遲訪問時間,他只是有些奇怪,不知道法國公使為什麼突然轉變了立場。
要知道,當初正是這位駐華公使先生提議邀請陶成章訪問法租界的,但是現在,顯然形勢有變。
很快,法國駐華公使的第二封電報拍到領事館,竇麥禮這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就在上午,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緊急約見了英、法、日、俄四國駐華公使,向他們宣佈,民國政府已決定向這四個國家聯合借款,以便早日完成津浦線和隴海線鐵路的修建工作,所以,法國公使決定將這一情況向國內報告,在國內的訓令反饋回來之前,竇麥禮確實不宜公開與國民黨方面接洽,以免激怒袁大總統。
竇麥禮幾乎是條件反射式的想起了那位共和軍的總司令,當初,那位趙總司令的一封通電已明確的否認了北方或南方單獨向列強借款的可能,而且還宣佈,沒有他和陶成章兩人的簽字認可,所有中樞的對外借款一律視為無效!
現在,袁大總統的借款要求徵得趙總司令的同意了麼?
竇麥禮持懷疑態度。
因為他堅信,總司令和他一樣,絕對不會相信袁世凱借這筆洋款是用來修鐵路的!
第287章 形勢有變(下)
法國駐滬總領事竇麥禮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袁世凱向英、法、日、俄四國借洋款,目的確實不是為了修建鐵路。
現在“討逆戰爭”已近尾聲,南方實力派大有一舉佔據南方半壁江山的企圖,南北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已到決裂邊緣。
一旦決裂,那就是一場慘烈的戰爭了,要想在這場戰爭裡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實力,換句更明白一點的話說,就必須擁有更強大的軍隊!
組建更強大的軍隊離不開更充裕的經費,軍餉、械彈、營房、軍帳,甚至陣亡、傷殘人員的撫卹,都離不開資金的保障,北洋軍就是一架用金錢堆砌、維持的殺戮機器,沒有軍費,這架機器就運轉不起來,就不能為袁世凱袁老帥打天下、削強藩。
為了打天下,為了削強藩,這一次袁世凱是打算豁出去了,拼著被萬夫所指,拼著被國民痛罵,他也要借來洋款,將這支北洋軍變成手中的殺戮利器,一舉蕩平南方實力派。
不過袁世凱有借款的意向和決心,並不代表他一定能借來洋款,雖然他已決定全面倒向協約國集團,但是協約國集團在對華貸款問題上並非同仇敵愾。
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就連傻子都能看出來他袁世凱袁項城的總統地位不穩,隨時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