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設有聯絡站,專門與從婆羅洲過來的漁船聯絡。
到了漁村碼頭,龔春臺看見一艘馬來風格的帆船,船艉飄揚著英國旗。
黃承善指了指那艘帆船,說道:“就是那艘船,船長也是華人,世居婆羅洲已有幾代人的時間,不過和其他華人一樣,也是心向祖國的,他的船經常走私,熟悉這裡的海域情況。”
龔春臺點了點頭,跟著黃承善上了那艘帆船,然後由船長領著去了底艙,翻開底艙的夾板,十幾口木箱就藏在那裡。
龔春臺開啟其中一口木箱,看見的是一包一包的子彈,然後開啟另一口木箱,這裡頭裝的卻是成捆的步槍,清一色的日製金鉤步槍,槍上塗抹著很厚的防鏽油,以保證槍支的效能。
“這是第一批貨,五百杆步槍,五萬顆子彈,明天還有一艘船靠岸,裝的槍支彈藥更多,這麼多軍火,必須就近找個安全的地方存放,如果朝鮮人確定了暴動日期,就可以很方便的拿出來給他們用。”
黃承善指著那些步槍,頗有些發愁,按照他們預先的策劃,朝鮮人一旦動手,就可以將步槍支援給他們,但是目前為止,朝鮮僑民的那幫首腦人物尚未確定暴動日期,那麼,這步槍就只能先找地方存放起來,而且存放地點還不能距離新加坡港太遠,以便使用時可以很方便的取用,而不必跑到外地去。
龔春臺想了想,然後說道:“如果存放在藥鋪倉庫的話,一旦暴露,你們黃家就無法在這裡繼續呆下去了,你可得想好了。”
黃承善遲疑了一下,然後說道:“華人在南洋飽受欺凌,洋人只是將我們當成是他們的奴僕,而土著又視我們為仇寇,夾在中間,兩頭受氣,這種日子,我算是過夠了,如果將這些軍火藏在藥鋪倉庫之中,肯定要冒風險,但是即使暴露了,我也不擔心,只要祖國還收留我們,我們就不愁沒有地方可去。”
龔春臺拍了拍黃承善的肩膀,沒有說什麼,他很清楚,這位青年已經豁出去了,而且他也相信,只要身後站著祖國,他們終究是有地方可去的。
此時,那位船長走上艙面,然後又回到底艙,站在舷梯上喊了幾聲,用的卻是福建土話。
“他說什麼?”龔春臺詢問黃承善。
黃承善說道:“他說天氣變了,風暴過來了。”
龔春臺與黃承善走上甲板,向海面上望去,果然,那海天線上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雷暴已經向這邊掃了過來,雖然距離海岸尚遠,但是兩人都已感受到了那風暴強大的威力。
這場風暴,來得真是時候。
第740章 局勢混亂
夜已深,城裡的多數居民都已進入了夢鄉。
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朱爾典還沒有休息,他仍在辦公室裡處理公務,現在遠東在打仗,歐洲也即將開始打仗,這種時候,正是各國外交官最忙碌的時候,朱爾典必須為了英國的利益而殫精竭慮。
朱爾典現在正在起草一份給英國政府外交部門的報告,內容是關於英國在華租借地威海衛的,再過幾天,就是德國正式向中國交還膠州灣租借地的約定時間,目前看來一切順利,如果不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的話,中國很快就會恢復對膠州灣的主權,完全主權,毫無疑問,透過這一舉動,德國贏得了中國社會全方位的好評,中國的輿論界不乏鼓吹中德結盟的聲音,面對德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主動,英國政府就顯得多少有些遲鈍了,這不利於中英兩國的關係。
德國在透露出準備向中國交還膠州灣租借地的意向之後,朱爾典實際上就已向英國政府外交部門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他建議英國也跟隨德國行動,將威海衛租借地交還中國直轄,但是他的這個建議提出之後,卻如泥牛入海,杳無訊息了,也不知道是英國政府官僚主義發作,還是這份檔案根本就沒有送到外交大臣的辦公桌上。
在朱爾典看來,英國海軍當初之所以選擇威海衛作為租借地和海軍基地,並沒有任何長遠打算,完全是跟風行動,跟在其它列強後頭分一杯羹罷了,所謂“監視俄國艦隊”的藉口實在是非常勉強,而且這個藉口在日俄戰爭結束之後立刻就顯得非常可笑了,雖然目前看來,威海衛似乎可以用來牽制中國、日本、德國,但是實際上,威海衛租借地的戰略意義已經大大下降了,它遠不及香港對英國的重要性,而且隨著德國交還膠州灣租借地,威海衛對於英國的戰略意義進一步下降,朱爾典堅持認為,在目前英國大舉實施戰略收縮的背景之下,完全可以將威海衛租借地交還中國,這不僅能夠節約海軍經費,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這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