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費的舉動修復中國與英國的關係。
畢竟,德國人已經做出了表率,如果英國政府還想維持住它在遠東的影響力的話,就應該主動向中國示好,修復兩國之間的國家關係,而交還威海衛顯然是兩國修復關係的一個突破口,只要英國政府能夠在這一問題上採取主動,英國的遠東政策就可以掌握主動。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場中國與日本的區域性戰爭中,中國已經顯示出了讓人驚訝的軍事潛力,只要假以時日,中國很可能取代日本成為東亞地區的關鍵角色,無論英國政府是否願意看到這種局面,事實就是,東亞地區的戰略格局即將發生重大變化,英國必須提前做出準備,調整遠東戰略,維持英國的全球霸權。
也正是出於這個目的,朱爾典決定再起草一份正式的報告,透過政府渠道直接遞呈英國外交部門,無論如何,也必須儘快行動,以阻止中德之間的繼續接近,現在歐洲全面戰爭實際上已經在法律意義上爆發了,越是在這種時候,英國政府就越是有必要採取主動,這與英國的面子無關,只與英國的利益有關。
終於,朱爾典完成了那份關於交還威海衛租借地的報告,他抬頭看了眼辦公桌上的鬧鐘,已是深夜十一點半了,不過他還是一點睡意也沒有,於是索性將那份報告擱在案頭,然後從檔案筐裡拿起那摞剛才由秘書送過來的電報抄稿,打算看看這些來自外地的電報,這些電報通常都是駐各地的領事拍發過來的,其中有軍事情報,也有社會情報,以及一些工作上的請示。
其它的電報也就罷了,倒是其中的一份電報引起了朱爾典的興趣,這份電報卻不是英國領事拍發過來的,而是由英國駐香港的外交部門轉發過來的,拍報人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府,電報的內容讓人有些驚訝,因為根據電報上的描述來看,新加坡港似乎發生了朝鮮勞工的騷亂,局勢似乎有些失控,英國總督不得不拍一封電報給英國駐華公使,向他詢問那個“遠東和平委員會”解散了沒有,如果沒有解散,那麼,這位總督先生打算請這個委員會協助解決朝鮮勞工所造成的麻煩。
那個所謂的“遠東和平委員會”早就解散了,那本來就是一個臨時性的國際組織,是在美國政府的強烈建議下組建的,美國人一向熱衷於組建一個國際組織以調解各國衝突,在幾年前的那場“東北亞危機”中,美國人倒是很好的實踐了一次,而且他們顯然也自認為幹得不錯,雖然之後,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都試圖保留這個“遠東和平委員會”,但是由於英國、法國的冷淡態度,以及日本、俄國的不合作態度,這個國際組織最終於無形中解散了,只是沒有像成立時那樣大張旗鼓的宣傳而已,那位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當然就不清楚這個委員會實際上已經解散了。
朱爾典將那張電報抄稿翻過去,用鋼筆在背面寫上了給那位英國總督的回電:
“很遺憾,總督先生,遠東和平委員會在一年多以前已經正式解散了,您不可能得到它的幫助。我建議,您最好立即向國內報告,新加坡是大英帝國在遠東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我相信您一定能夠管理好那裡,並且保證那裡的正常秩序。”
寫回電的時候,朱爾典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那位殖民地總督所遇到的麻煩遠比他在電報上講得更為棘手,朱爾典只是憑著他的直覺認為在戰爭時期新加坡港對於英國而言的重要性,回電內容只不過是再次強調了這一點而已。
很快,朱爾典瀏覽完了所有的電報抄稿,而這時,他也有些睏倦了,於是站起身,走出了辦公室,叫來秘書,讓他替他收拾辦公桌上的檔案,然後就趕去公寓休息,喝了杯酒,一覺就睡到了天亮。
次日醒來,朱爾典覺得自己的精神狀態非常不錯,過去他失眠,是因為政策不確定,但是現在,英國的政策已經確定下來,那就是盡一切努力擊敗德國和同盟國集團,確保英國利益,為了這個利益,英國可以考慮與中國修復兩國之間僵化的關係,所以,朱爾典最近的睡眠一直不錯,精神狀態也很不錯。
朱爾典本來是打算練練板球的,但是剛吃過早餐,秘書就匆匆走過來。
“先生,美國駐華公使司戴德先生剛才打來電話,他想與您馬上見面,討論一下英屬海峽殖民地的問題。”
朱爾典非常驚訝,他立刻想起了昨天晚上的那封電報,難道英國海峽殖民地又發生了什麼事件,以致於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
想到這裡,朱爾典也不打板球了,吩咐秘書請那位美國公使過來說話。
半個小時後,美國駐華公使司戴德帶著秘書趕到了英國駐華公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