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抹了粉似的,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粉面郎君”。曹丕的長子曹睿生於建安九年(204年),應該比何晏小十四五歲,曹睿當了皇帝后,何晏應該快四十歲了,他不太相信這個叔叔(或者叫姨父,金鄉公主是曹睿的親姨)會有那麼白,他懷疑何晏是抹了粉,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要親自驗證一下“粉面郎君”的真假。
有一天,曹睿請何叔叔請飯,特意吃火鍋(肉絲湯餅),本來火鍋就熱,火還一邊烤著,不多時何晏就開始冒汗了,不時撩起衣襟擦汗。曹睿在一旁仔細觀察,發現何叔叔臉上一點搽過粉的痕跡都沒有,有點失望地說:“看來真是個粉面郎君呀!”
何晏為什麼這麼白呢?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人家何家的基因就是這樣的,要不然他的姨奶何皇后能受寵於靈帝劉宏嗎?另一個原因是何晏長年堅持服藥,這個白是一種藥物反應。
何晏服的藥名叫“五石散”,是以五種石頭為主要原料調製的藥物,這五種石頭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硫磺,將這幾種原料調製在一起配製成藥的方法已經失傳。何晏吃了之後,估計效果不錯,同時期的大醫學家、針灸的發明人皇甫謐就曾經說,是何晏開始吃這種藥的,吃了之後,心神開朗,體力轉強。
對於魏晉史素有研究的魯迅先生曾說,“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了頭。何晏有錢,他吃起來,大家也都跟著吃。魯迅先生送給何晏一個“封號”:吃藥的祖師爺。
這些東西吃了真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嗎?實在不太清楚,但是應該會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人效仿。吃這種藥或許跟吃興奮劑一樣,有的人甚至認為跟吸毒差不多。
何晏長年服藥,他的臉色跟這個有很大關係,其實是一種病態。
何晏的名氣不完全是因為他的臉白,也不完全是因為他會吃藥,魯迅先生還送給何晏另外一個“封號”:玄談的祖師爺,何晏的名氣是從這裡來的。
魏晉以後,產生了一個新的哲學門派:玄學。何晏就是玄學公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他還有王弼、夏侯玄、鍾會、荀粲等人。王弼是王粲的族孫,夏侯玄是夏侯淵的族孫,鍾會是鍾繇的兒子,荀粲是荀的兒子。這幾位有一個共同身份:高幹子弟。
他們的父輩和祖輩在前面拋頭顱、灑熱血地打江山,他們在後方沒有什麼事幹,於是經常搞聚會,吃吃喝喝搞得多了也很無聊,於是決定每次確定個題目大家辯論,有點像大專辯論會。他們辯論的題目常常讓人感覺浮虛而玄遠,如聖人有情無情、本末有無、聲無哀樂、言意的關係等,都是些玄而又玄的東西。辯得多了,影響也越來越大,終於辯出了名堂。
談玄慢慢成為一種新的風氣,到魏末晉初時逐漸演變成為新的社會潮流,那個時候的小資們通常都有一個好口才,這都是在辯論會上練出來的。
何晏的事以後還要講到。建安初年的許縣,隨著何晏住進了曹家,曹操兒女們越來越多,曹家也更加熱鬧了起來。
第二章 艱苦的南征
〔本來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但由於得到了高人的指點,居然連敗曹操,讓他在清水河畔再次經歷了失去親人和愛將之痛。袁術公然稱帝,招來了一片喊打之聲,曹操因勢利導,把昔日的敵人和潛在的競爭對手都統一到了自己這邊。〕
【一、臥榻之側來只虎】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曹操就建立起以許縣為中心的新基地,勢力範圍已由兗州一州擴充套件到豫州刺史部和司隸校尉部的一部分,有效控制區增加了一倍還多。
曹操手下的將領也迅速成長起來,像曹仁、曹洪、夏侯淵、于禁、樂進、程昱等人,已經成為在外獨立統兵的大將,有的還兼任著郡太守、國相等要職。從建安初年屯田政策全面鋪開後,“曹統區”處處洋溢著經濟恢復、生產發展、人員回流等熱鬧景象,與周邊其它地區形成了對比。
但曹操很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其實是最不利的,兗州、豫州和司隸校尉部處於中原腹地,四面受敵。這就像下圍棋,角和邊是最易守也最易成空的地方,天元的位置雖然令人矚目,但很少有人願意一開始就把子力投放在這裡。
曹操現在就守住了天元,看著人家在角上、邊上折騰實地,自己毫無辦法。
唯一的辦法就是騰出一片空,向四邊發展。問題是,應該先向哪裡下手呢?
北邊是袁紹,東邊是呂布和劉備,東南是袁術,南邊是劉表,西邊是涼州軍閥,哪一路都不弱。
目前,自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