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曹操秘史 作者:千頃寒

成了敵人。

現在,他不在任上,手裡沒有兵權,辭官之後就是一名普通百姓,那些成心想報復他的人就有了機會。所以,他不能大張旗鼓地回家,最好也不要住在府裡,否則時間一長難免會走漏訊息。

譙縣城以東五十里有一處林木茂盛之地,渦河從這裡流過時拐了一個彎,形成一塊三面環水、面積很大的林帶,曹操親自動手設計了一處房子,在夏侯淵等人的幫助下很快就修好了,對外宣稱是夏侯家的精舍(別墅),其實是給曹操秘密居住用的。

從中平二年(185年)底到中平五年(188年)初,曹操在此生活了近三年,期間從未離開,真的過上了隱居生活。

隱居在士人心裡是揮之不去的情結,尤其當人生出現挫折或對社會現實失望的時候,這種心態就更加強烈。在那個時代,隱居還是士人的一種時尚,是受人敬重的生存方式。

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清靜無為,被視為一種美德,由此造就了不少名聲很大的隱士,有的人愈隱愈顯,愈顯愈隱。

曹操隱居沒有做秀和沽名釣譽的意思,他是真隱居。這是一段不算短的日子,二十五年後他在一篇文章中回憶當時的心路歷程時,曾這樣說:“辭官之後,年紀尚少,看身邊的人,有的年已五十還不算老。我私下在想,就是穩居上二十年,等到天下清平,也不過與周圍這些人年歲相當。所以我回到鄉里,在譙縣以東五十里築精舍,想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把自己徹底封閉起來,杜絕與賓客往來。”

精舍周邊林木綿延,是各種動物喜歡出沒的地方,冬春季節可以在此射獵。曹操此時在精舍裡主要是讀書和思考,不過他對射箭和騎馬也都很感興趣,現在有時間也有條件了。經過反覆練習,他的騎術更精進了。日後曹操南北征戰,經常親自帶隊出征或偷襲,其中他最喜歡帶領的就是騎兵。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士,在他日後的軍事生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精舍隱居期間曹操寫了不少詩作,保留下來的有一首叫《對酒》的詩,描繪了他心中理想社會的模樣:吏役不上門叫嚷,君王聖賢,大臣們都是忠良;人民不爭鬥,人人都知道禮讓;三年耕種,夠九年的口糧,家家戶戶糧滿倉……

這是多麼美好的太平盛世景象。曹操心中依然嚮往著一個昇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政治清平,君王賢明,大臣忠良,官吏愛護百姓,徭役輕薄,民風淳樸,人人都能善終。此時曹操一心向往的還是“治世”。雖然在治世裡實現不了當英雄的理想,但做一個賢良有為的能臣,也是他樂意追求的目標。

但這些與現實的反差實在太大了。他當過縣令,帶兵與黃巾軍作過戰,又擔任過濟南國相,在這些實踐中,他接觸到了社會真實的一面。作為官僚士大夫隊伍中有良知、頭腦清醒的年輕一輩,他的心中一定充滿了矛盾、痛苦和無奈吧。

室外是奔流不息的渦河,周邊盡是鬱鬱蔥蔥的樹林,空氣清新,遠離塵囂,沒有紛爭與恐懼。在精舍這一小片天地裡,正值而立之年的曹操,思考著現實,規劃著未來,但卻理不出頭緒來。

夕陽一次次掛上天空,日薄西天,水流無言,就連曹操自己也覺得,完全遁世的想法是不可行的,還有很多路得走。

日子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中平四年(187年),即曹操回鄉隱居的第三年。這一年,曹家接連發生了兩件值得慶賀的事,讓他心中稍稍得到些安慰。

先是這一年的十月,卞氏生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後來的魏文帝曹丕。由於事前採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孩子生得很順利,曹操心裡特別高興。

就在喜氣還沒有散去的時候,十一月從洛陽傳來了另一個好訊息,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靈帝任命為太尉,這樣曹家終於也出了一個位列三公的人。

曹嵩復出後一直擔任大司農卿一職,他在理財和管理商業方面頗有能力。兩年前,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卿空缺,他改任該職。

在秦漢時,認為諸侯王、列侯、各少數族首領以及外國君主的使臣都是天子的客人,處理與這些客人有關的所有事務由一個專門機構來負責,即大鴻臚寺,因此這個部門類似於外交部。大鴻臚寺的長官大鴻臚卿品秩為中二千石,正部級。

曹嵩擔任此職屬於平調,由財政戰線轉到了外交戰線,工作倒沒有什麼難度,但曹嵩對於新的崗位不是特別喜歡,大鴻臚卿這個職務其實就是專門伺候人的活。經濟專家曹嵩幹了一段時間,一點感覺都沒有,心裡盤算著還是找個機會回去幹老本行。

這時,靈帝劉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