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rse)更為合適。它只是與已經做過的行為有關,而且它的前提當然是良心——感到內疚的準備狀態——已經在這一行為發生之前就存在了。因此,這種悔恨永遠不會幫助我們發現良心和一般的內疚感的起源。
在這些日常情況下發生的事情通常是:本能的需要不顧良心的反對而獲得了實現滿足的力量,因為良心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由於被滿足,本能需要就自然減弱,於是以前的力量平衡重新恢復。因而,精神分析是有理由在現在的探討中把由悔恨產生的內疚感的情況排除在外的,不管這種情況出現得多麼頻繁,也不管它們實際上的重要性有多大。
但是,如果把人類的內疚感上溯到殺死原始時代的父親,那也只不過是一個悔恨的情況。
我們應當假設(在那時候)良心和內疚感,像我們已經假設的那樣,在殺父之前就存在了嗎?如果不應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悔恨是從哪裡產生的呢?毫無疑問,這種情況將會向我們闡明內疚感的秘密,並且最終解決我們的困難。我相信這是能夠做到的。這種悔恨是人對於父親的感情的矛盾心理的結果。
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