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路上,我浮想連篇。
第15章
第二天,新軍不再對電報局進行管制。昨天的船隻順流而下,今天應該到南京了,再封鎖訊息已經沒有意義了。於是,我通電宣告:安慶繼武昌之後,宣告起義,成立安徽軍政府,人員名單——我沒有提伍廷芳,我尚未得到伍的同意。
同時;我向阿庭傳送了密碼電報,通知“貨款備好,開始訂貨”。
然後,我帶著親兵,騎馬直奔樅陽而去。
農民是個大問題,不能不重視。土地國有,那就算了,問題很多。我的打算是暫時的“土地村有”,對,就是閻錫山的那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今天做的,前人早已做過,後人還要繼續做。但是,客觀條件不同,我的“土地村有”自不會與閻錫山的一樣。
具體地說,我的“土地村有”制度如下:
“一,發行有利公債,收買全村土地為村公有。1)公債年利息8%,價格由政府的專門土地評估員評估——就是當地的時價,政府提供利息擔保,2)政府指派村長(三年後公投),帳目公開,村務公開。3)村長如有貪汙受賄挪用公款等違法行為,村民可以向法院起訴,或向上級機關申訴。4)村民參加、退出,全憑自願——具體參照實施辦法。5)公債未清償前,此土地不得私分。自然也不得買賣,或者外租。6)政府向該村提供若干低息貸款,用於發展生產。……
二,以此村全部土地,成立一集體農場。村民憑勞力換工資,每年所得扣出應付公債本息、村民工資、應付貸款本息和來年所須的資金後,平均分配給各戶村民。
三,村民每戶至少應提供一名勞動力。但不包括鰥寡孤獨,勞動力參軍入伍等情況。
……
九,財務制度:……
……”PS:詳見細則。
比閻錫山的,更溫和些兒。年利8%比地租略低一點兒,考慮到災荒的情況,又有土地在,地主不會折本,保障了地主的利益;每年付的利息相當於地租,在政府加大投入,並採用先進的農業技術,產量必然會有所提高,最壞的結果,不過是把土地仍還給地主,也保障了村民的利益。風險必然是存在的,只是由政府承擔了。
我估計了一下失敗了的損失,不由額頭冒汗。若非心裡有底,我還真不敢如此行事。無論如何,降低風險,是投資者的共識。早在幾年前,我就(透過基金會)委託樅陽農校對安徽的農業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評估。樅陽農校那時已經有上千的畢業生,部分留校任教,部分在學校做研究工作。收到委託後,在儘量不影響教學和研究的情況下,派出了大部分工作人員。並將當年的畢業生,也納入這一工作。樅陽農校希望,順便做一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然,結果是失敗的。
我不是說考察,考察是成功的。考察的資料和研究報告能堆滿一個房間,最終的分析報告我也看到了。結論很好:“增加投入,採用新技術後,農業產值可以增加四倍以上”——翻一番,我就不會賠本了,何況是兩番。‘失敗’指的是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上的失敗,一切現代農業技術均要求有一定規模的土地。而中國的農村耕地被分割成無數不規則的小塊,除了施肥、澆水等常識性問題外,適用的現代農業技術很少。
後來,在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如果我管理一個農場”,作為一個課題出現在眾人面前。於是,大家開始在紙上描繪“在各種地形地勢地理條件下,和一定資金支援下,如何建設一個農場”。最後,形成數十種比較優秀的方案,匯總成集,名字就叫《如何管理一家農場》。不僅如此,樅陽農校還利用各種名目展開培訓。所以,馬上開辦的“農場管理培訓班”,一定會讓加入的各位學員大吃一驚——大多科目都已經在研究中學習過了。比較特別的課程有,董式“成功之路”、財會等課程——口才與勾通能力也是領導應該具備的。
隨著調查研究的深入,華源基金會對樅陽農校加大了資金投入,樅陽農校開始擴大招收學生。然而,我算來算去,能用的,也不會超過五千人。難道我要安排一千戶人家一個村不成?算了,不想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再說。
“培訓班”開辦並沒有典禮儀式,也就無須剪綵。所以,我只是來看看,宣傳下安慶革命,順便把情況瞭解下,再鼓勵鼓勵學員。
農校校長田僼是個做學問的人,與我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簡單幾句話就把我打發了。我對田僼毫無辦法,此人學問極好,正主持雜交水稻的研究。我是萬萬不可能給他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