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1 / 4)

一日行抵幹水鎮,相去燕京只有二十里了。是晚借宿山寺中,少帝與隨行人伺臥一室。眾人都深入睡鄉,惟有少帝思前想後不能熟睡,忽聞鄰舍有人對語,一人問道:“天下事究竟有沒有困果呢?”一人答道:“怎得沒有困果?他前身本是玉堂天子,只因他不聽玉皇說法,故爾謫降紅塵,到了人間。又覆滅絕佛法,塗炭生靈,是以有北來之禍!”一人又問道:“那家無望南歸,早晚要死在北地咧!”一人答道:“早已身死,葬於水火中了。”少帝細聽一會,要想到鄰舍去問個明白,無如門戶被眾人鋪板阻礙,不得其門而入,只好仍復側耳靜聽,又聞一人問道:“南方的康王能夠中興麼?”一人答道:“且教他熟讀了《周易》六十四卦,別作施行。”一人又問道:“少帝如何?”少帝聽得問及自身,連忙肅然起立,拱手靜聽。

一人答道:“他前身是天羅王,不久也要歸天。雖然造孳無多,終不免馬足之報。”接著,更論金國盛衰,與南北臣僚,俱屬二十年前事,語頗覆雜,不及記憶。直至鄰雞報曉,始寂無所聞。當時室中只有少帝與阿計替竊聽其詳,相約來朝共究此事。

等到天明喚起眾人,拆去鋪板,排戶直入鄰舍,但見塵埃滿室,久無人居,益覺怪異,於是遍寺找尋,竟無一僧一童。出寺向鄰近居民探問,答稱自經兵火後,久已無僧人居住了。少帝語阿計替道:“前言皆當,但不知讀《周易》六十四卦,及不免馬足報二事,究作何解?”阿計替答道:“六十四卦,必是在位六十四年;馬足報,乃預戒官人不要乘馬之意。”說罷遂行。

究竟這兩句啞謎作何解釋,後書自有交代。

且說少帝行抵燕京,由阿計替引入北門。門吏說道:“元帥在此,先往謁見。”阿計替遂引至元帥府。少帝見了粘沒喝,竟跪膝拜見。粘沒喝答以半禮,遂呼左右帶趙某去賜酒食,當晚令與海濱侯耶律延禧一處安歇。阿計替補官賜金帛,不復從少帝。此外監者十六人,也各有賞。引少帝去的,乃是元帥府的門吏,匯入一小室,見海濱侯延禧已先在。他本是契丹王,也被金邦所滅,封為海濱侯,要他交出兩件寶物,所以久拘不釋。怎樣兩件寶物呢?一件名百穴珠,一顆巨珠大如雞卵,上有百穴,每穴各有珍珠一顆,遇月圓之夜,以珠對月,百穴中各有珍珠落下,每月可得百顆;一件名通香木,長約尺許,用沸水泡之,取水灑衣服及屋宇間,經年香氣不散,且能療治奇疾,燃火燒之,香聞數里。二物確為希世奇珍。只因契丹失國時候,這兩件寶物,已被人竊取而逃。延禧交不出寶物,所以久拘不釋。他與少帝見過一面,此時先得從者報告,說南國少帝來了,所以他見少帝走入,連忙起立相迎道:“趙公適從何來?”少帝答道:“自源昌州到此,奔波五六千里,父母妻子皆死,僅剩一身,何痛苦若是!”延禧太息道:“我與公大同小異,剛從海耀州至此,跋涉已及五千裡。昔日在燕京相見,一別多年,茲方再見,路途辛苦,與鬼為鄰;今日感荷皇恩,還歸燕京,又與公相遇,堪稱悲喜交集。”少帝見有番吏在側,不敢多言,但相慰勞而已。是夜宿於室中,與延禧同榻。次日,番吏引少帝及延禧入一小院落,庭宇甚潔,令二人坐左廡交椅上。延禧指著交椅說道:“不見此物,約有十二年咧!”少帝答道:“與公同病相憐,所受痛苦相同,現在得蒙優待亦同,堪稱無獨有偶!”話聲未絕,忽有紫衣吏走來宣傳聖旨。正是:同病相憐亡國恨,傷心一樣作羈囚。

要知金主旨意中所述何語,如何待遇二人,下回分解。

第八十五回 吾謀不用主將乞休 有隙可乘夫妻同惡

少帝正和延禧坐在左廡下共話,忽有紫衣吏走來,宣讀北國皇帝聖旨,說道:“耶律延禧同趙某一併免朝,並賜入鴻翼府監收。”二人再拜謝恩,即往鴻翼府居住。北國的鴻翼,猶如南國的鴻臚,所以少帝得與延禧共居一室。初頗安適,早晚有飲食傳送,且有數人更替在室中伺應兼司監察。一日,延禧執著少帝的手,私語道:“聞得南國多忠勇將士,北國的元帥常接到四太子的告急文字,頗為憂慮。這是我公的幸福,南國盛則北國衰,我公歸國之日,就在目前了。”少帝拱手加額道:“皇天皇天,趙某當國,僅一年有半,並未暴虐子民,受此亡國蒙塵的慘痛。伏祈上天見憐,早使南國中興,趙某得早日遄返故國,謹當酬謝天恩!”他們倆在室中私語,監守人立在旁邊,不曾聽清楚,只道他們倆密地商量逃遁,就往元帥府報告,妄稱少帝與延禧有異言。粘沒喝就入告郎主。次日傳旨,將二人分居,異言免予根究,即將延禧送往報慈寺居住,少帝出居安養寺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