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小說:國學的天空 作者:老山文學

人殺掉,但他忽略了一點,沒有人生下來是壞人,壞人是社會環境、教育制度等各種因素配合起來使他走上邪路的。換句話說,壞人是從平常人墮落成壞人的,好人也是平常人努力才成為好人的,不能把人簡單的進行二分法。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

孔子回答說:“您負責政治,何必要殺人?您有心為善,百姓就跟著為善了。政治領袖的言行表現,像風一樣;一般老百姓的言行表現,像草一樣;風吹在草上,草一定跟著倒下。”

孔子有一種趨勢的觀念,譬如我們說天下無道或天下有道,無道是天下正在走向無道的亂世,有道是天下正在走向有道的治世,都是一種趨勢,不可能黑白二分。人也一樣,人是自由的,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明明有嚴刑峻法,卻還去為惡,可見惡的誘因很大。誘因之一就是教化失敗,而這正是領導者的責任。

但季康子這位年輕的大官以為只要把違法亂紀的人殺了,問題就解決了。殺人好像就是一句話,隨便就能消滅一個人。事實上,春秋戰國一路下來,戰爭太多了,老百姓的命太不值錢了,殺人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孔子是完全不能接受這種想法的。他說您來負責政治,何必要用殺人的辦法呢?您自己願意走上正路,老百姓自然就跟著你去行善了,這叫做“風動草偃”,領導者的行為表現像“風”一般,老百姓的行為表現則像“草”一般;風吹向東,草就倒向東,毋寧是十分自然的。這正是我們常說的“上行下效”或孟子所說的“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在上位的人喜歡什麼,底下的人就會變本加厲的提供,以博取領導的歡心,這是社會常見的情形。

孔子的用心是希望領導者“以身作則”,打破階級對立格局,上下一起來追求美善和諧的人生。他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你用德行來治理國家,就好像北極星一樣,北極星的位置不動(北極星在古人的認知裡面是不動的,當然今天的天文學告訴我們宇宙裡沒有完全不動的星球,因為你找不到一個定點去測量它動還是不動),別的星辰環繞著它各居其位,既和諧又有序。你如果以德行來治理國家,你本身不用做事,天下就通通上軌道了。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靈公》)舜只是以端莊恭敬的態度坐在王位上,就把國家治理好了。為什麼?因為他治國的時候先修養自己的德行,當政者成為善的典型,老百姓就會朝著善的方向走,這就是儒家的無為而治,要先“恭己”,自己做得正直、謹慎。所以,當政者千萬不要想著隨便去殺人,把壞人通通殺掉,就能把國家治理好。如果這個辦法成立,恐怕很多國家都剩不下多少人了。應該怎麼辦呢?透過教育,透過政治的方法,讓老百姓走上正途。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壞人,每一個人都有希望走上正路。只是領導者要找到正確的制度設計,讓每個人一生可以過得比較安穩。

所以,“上行下效”來自“人性向善”的基本觀念。在上位者的“德”一旦表現出來,人心自然樂於順從,向著“善”去安排自己的人生,自然可以天下太平。相反,在上位的人為惡,老百姓也會跟著為惡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孔子認為這是不成立的。在上位的人為惡,老百姓會很生氣,可能導致天下大亂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6。一言興邦

魯國的國君魯定公有一次請教孔子,“一言可以興邦,有諸?”一句話就可以讓國家振興,有這樣的事嗎?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論語·子路》)

孔子回答:“話不可以說得這樣武斷,以近似的程度看,有一句話是:‘做君主很難,做臣屬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很難,不是近於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盛嗎?”

“幾”是近似、接近的意思。國家興亡的原因原本十分複雜,即使專就君主的責任而言,也只能說“近似”而已。孔子認為,君臣如果知道自己是替老百姓做事,責任非常重大,需要好好努力,就沒有問題;相反,君臣如果不替百姓設想,反而作威作福,國家又怎麼可能興盛呢?儒家特別強調“謹慎”二字,只要是替大家服務的事情,都要戒慎恐懼。孔子曾以禹做例子,說禹吃得簡單,對鬼神的祭品卻辦得很豐盛;穿得粗糙,祭祀的衣冠卻做得很華美;住得簡陋,卻把全部力量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