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2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年四季永遠蒼翠的松樹柏樹那樣堅貞呢?梨子和杏子的滋味雖然香甜甘美,但是怎比得上橙子和桔子經常飄散著清淡芬芳呢?的確不錯,容易消逝的美色遠不如清淡的芬芳,同理,一個人早有才名遠不如大器晚成。

孔子說:“數年發憤,勤奮苦讀,而不想做官發財的人,真難得呀!”清代劉寶楠則是另外一種說法:《周禮》中已規定官府三年選拔一次人才,但有不滿於“小成”(即做小官)的,則可以繼續讀書,讀滿九年,達到大成。孔子因為讀書人“急於仕進,志有利祿,鮮(少)有不安小成者”,所以發出“不易得”的感嘆。至於“早秀不如晚成”的說法,可能是認為:因為少年得志易生驕狂,自我吹噓而至墮落;而飽經憂患,歷經滄桑,才體會出創業的艱難而安於守成。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心虛理明 心實志堅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虛:謙虛,不自滿。

實:真實,擇善執著。

一個人一定要抱著虛懷若谷的胸襟,因為只有謙虛才能容納下真正的學問和真理;同時一個人又要抱著擇善執著的態度,因為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抵禦外來物慾的侵入誘惑。

這裡是《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描述:

魏牟對公孫龍說:“你的智慧不足以弄清是非的界限,還想弄明白莊子的話,這就像讓蚊子背山,螞蟻過河,一定不能勝任的。而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最微妙的言論,而只能自己求得一時的勝利,這不是井裡的蛤蟆嗎?莊子的理論,下入黃泉,上達雲霄,不分南北,四通八達,難以測度;無分西東,開始於玄暗幽深,復歸於無所不通。而你瑣瑣屑屑的追求明察,要求論辯,簡直是從竹管裡看天的大小,用錐子測地的深淺。不是太小了嗎?你走開吧!況且你沒聽到壽陵的少年到邯鄲學走路的事嗎?趙國的走法沒學會,自己的走法又忘了,只好爬著回家。現在你要是不走,就會忘了你自己的走法,丟了你的本業了。”

公孫龍張開的嘴合不上,翹起的舌頭收不下了,於是就逃走了。

公孫龍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文字開頭指出的,公孫龍無法理解莊子的思想。莊子以此告誡世人:假如一個人自以為是,排除外來的一切意見,那他的生命就猶如一潭死水,永遠得不到社會人群的理解。

。 想看書來

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卻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處換得樂來。

心肯:肯是可的意思,引申為順,心肯是心願滿足。

心拂:拂是違背,心中遭遇橫逆事物。

世人都認為能心願滿足就是一大快樂,可這種願望常常被快樂引誘到痛苦中;一個胸懷達觀的人,由於平日能忍受各種橫逆不如意的折磨,在各種磨練中就能享受到奮鬥抗爭之樂,最後終於從艱苦中換來真快樂。

孟子說:天將要把重大的使命放在某人身上,必然要先苦惱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睏乏他的身體,而且會使他的每一次行動不能如意。這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業、有大成就者,無不如此:

舜自田野中興起,當初他曾居於深山,與木、石同處,以鹿、豬為鄰,同深山野人相差無幾。

孔子生於亂世,周遊列國四處碰壁,曾困於陳、蔡,無米斷炊,險些餓死道中。

孫臏遭忌,在被剜去兩隻膝蓋之後修成一部傳之後世的《孫臏兵法》。

屈原被讒言所害,屢遭放逐,於三湘四水的荒蠻野嶺中賦得絕唱《離騷》。

司馬遷直言情理,受囚禁之大侮,領宮刑之奇恥,隱忍不怠,方成一部“無韻之《離騷》”——《史記》……

所以,人當有自信,還當能承受生活的挫折,能經受世事的艱辛,能忍受人生的磨難,至少要有承當起這一切的心理準備。

《莊子·在宥》中有段意味深長的描述,莊子說:“人過於高興,助長陽氣;過於悲哀,助長陰氣。陰陽一起亢進,四季不調,寒暑不和諧,反過來就傷害人的身體。使人喜怒失常,坐立不安,思慮得不出結果,辦事中途而廢。於是才有奇談怪論,行為怪僻,然後就出現了盜蹠、曾參、史鰌一類人。所以用整個天下去賞賜善行也覺得不足,動員整個天下去懲罰惡行也顯得不夠。所以天下這麼大也不足以實行賞罰。從夏商周以來,都嚷嚷著必須賞善罰惡,老百姓的性命怎麼能夠安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