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又云:“天下常令萬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雖有雄心猛氣,不覺化為冰霰矣。
前人:指唐代詩人曹松,字夢徵,唐舒州人,七十餘歲中進士,善詩,有詩集。
有一事起就有一害生,所以達觀者常以無事為福。前人曹松詩說:“我奉勸閣下還是不要談封侯拜相的事,因為名將的戰功都是千萬人的頭顱所堆成的。”古人又說:“要想天下永遠太平無事,只有把所有的兵器都收藏在倉庫中。”當讀完這兩首詩後,即使本來有奮發的雄心壯志,也不由得立刻變成冰雪一般的冷寂。
孔子說:有六種好品德,如果不是好學深思的人,就容易帶來六種弊端:心地仁厚,流弊是易受人愚弄;廣知博覽,流弊是四處涉獵而無所歸宿;輕信的流弊是濫用心計或妄觸法網;太直率的流弊是容易傷害人;一味勇敢的流弊是闖禍;一味剛強的流弊是膽大妄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發揚六種好品德而克服六種弊端。
“六言六弊”是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六言就是六個字,即:仁、知、信、直、剛、勇,是六種好品德或好名聲。事物是辯證的,一長必有一短,優點同時也就是缺點。尢其是如果沒有一定的學問,不明白六種好品德之所以成為好品德的原因,就必然會帶來六個方面的問題。
守口須密 防意要嚴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意乃心之足:形容心靈統帥的意識。
邪蹊:指不正當的小路。
口是心靈的大門,假如大門防守不嚴,內中機密全部洩露;意志是心的雙腳,假如意志不堅定,就會像跛腳一般走入不正當的小路。
人際交往中不僅需要有守口如瓶的戒意,而且更要注意語言的藝術美。一次,子路向孔子問道:“魯國大夫在父母死後二十七個月的服喪期間睡在床上,合乎禮嗎?”孔子說:“我不知道。”子路出來,告訴子貢:“我以為先生乃是無所不知的,先生也有一些不知道的事理!”子貢說:“你問些什麼呢?”子路說:“我問魯國大夫在服喪期間睡床,合乎禮嗎?先生說不知道。”子貢說:“我給你去問先生。”子貢問孔子:“服喪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這不合乎禮。”子貢出來,告訴子路說:“你說先生是有些事不知道嗎?先生乃博學之人,你問得不對。按照禮的規定,住在大夫所管的地方,不要說大夫的不是。”可見方法不當,雲遮霧障,山重水複;方法正確,雲開日出,柳暗花明。
德山垂示門下僧眾:“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說得好,道得妙,問得巧的人,要挨一頓棒;說得壞,道得差,問得笨的人,同樣也要挨一頓揍打。禪門中有“臨濟喝、德山棒”之說,歷代恭奉臨濟和尚、德山和尚為絕代宗師。因為禪的真理是說不得問不得的,一說一問就會落入語言的窠臼;真理是無瑕的、無極的,放之四海而皆準。而語言的作用是有偏差的、有限的,同樣一句話,環境不同,含義就不一樣,真理是中正的,而語言總難免偏頗。真理是無拘無束的自由,而語言本身就是限制。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忙裡偷閒 鬧中取靜
忙裡要偷閒,須先向閒中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遷、隨事而靡者。
把柄:把就是柄,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
主宰:主見、主持。
因境而遷:遷,轉移。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隨事而靡:靡當動詞用,散敗和損毀。隨著事物的發展而盲目地跟隨其後。
即使在很忙的時候,也要設法抽出一點空閒時間,讓身心舒展一下,必須在無事時把要做的事先做一調整,養成這種習慣,就有了調劑身心的工夫。要想在喧囂的環境中保持冷靜的頭腦,就必須在心情平靜時事先有個主見。不然一旦遇到事情就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隨事盲目而行,結果把事情弄得很糟。
孔子做過魯國的司寇(司法部長),周遊列國雖很辛苦,但打交道的都是國君一流人物,後來專門教書,也極受尊重,學生把他比作日月。但孔子自己,並不自以為了不得,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鎮,就有像我孔丘這樣的人,只是他們不像我這樣好學罷了。又說:有人說我是聖人和仁者,孔丘豈敢當,我不過是一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書匠。正因為這樣,他和學生在一起,也開點玩笑。有一次,剛到了他學生子游做縣長的武城,就聽到一片彈琴唱詩之聲,孔子微微一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