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3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哈,宰雞,用得著牛刀嗎?言下之意,似是治理這個小地方,用不著進行禮樂教育。子游當時正接待老師,說:您以前不是講過,做官的受了教育,就有了仁愛之心;老百姓受了教育,就比較容易領導嗎?孔子說:是啊,我剛才只是同你們開開玩笑呢!

孔子愛開玩笑,也是一種奔波中求靜的方法,人能在勞頓中保持一點幽默,學會求靜,不失君子風範。

超然事外 明曉厲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任事:負責某事。

當評論事物得失時,能以超然的身份置身事外,就能瞭解掌握事情的始末通曉利害;反之如果以當事人的身份,而置身整個事情之中,這時就要暫時忘懷個人的譭譽,才能專心策劃並推動所擔負的任務。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見要想對某人某事做出公平的評論,超然事外者則能另拓思路,據理曉喻。孟子在齊國的時候,有一次在齊國邊境的平陸,會見了當地的長官孔距心。孟子問孔距心:“如果你的戰士,一天三次失職,你開除他嗎?”孔距心回答說:“不必第三次,我就要開除他了。”孟子說:“那麼,你自己失職的地方也很多,如今這災荒年成,你的百姓,年老體弱者拋屍于山溝荒野,年輕力壯者逃亡於四面八方,就我所知,已有近千人了。”孔距心申辯說:“妥善安置那些災民,實在不是我的能力可以做得到啊。”孟子打了一個比方。他說:“譬如現在有一個人,接受別人的牛羊,替別人放牧,那就一定要替這些牛羊找到牧場和草料。如果牧場和草料都找不到,那他就得把這牛羊退還給原主,難道他能夠就站在那裡看著牛羊一個個餓死麼?”孟子這個比喻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在這個位置上,就得做這個位置要求的事,就該做事,如果不做,或不能做,你最好就別佔著這個位置。

這段文字講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相反,還有兩種情形則需要深入虎穴親身去體驗,去嘗試,去探索,方才有收穫,有成就。《碧巖錄》中說了一個“看狗”的故事。故事中說,紫胡和尚在禪室門口立了一個木牌,上面寫著:“紫胡有一隻狗,上取人頭而食,中取人腰而食,下取人腳而食,誰膽敢妄言,即失身命。”有一位新入林的和尚正欲求教,紫胡令他看狗去,和尚回頭看牌,慌忙溜走。禪師都有必要親遭這匹紫胡狗咬一口,正如百丈遭黃檗一掌一樣,沒有親身體驗的勇氣,是不會有成就的。

善操身心 收放自如

白氏雲:“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雲:“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於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晁氏:晁補之,宋代鉅野人,字無咎,善於書畫,因慕陶淵明而修歸來園,自號歸來子。

寂定:斷除妄心雜念而入於禪定狀態。

白居易的詩說:“凡事不如都放心大膽去做,至於成功失敗一切聽憑天意。”晁補之的詩說:“凡事不如小心謹慎去做,以期望能達到堅定不移的境界。”主張放任身心容易使人流於狂放自大,主張約束身心容易使人流於枯槁死寂。只有善於操縱自己身心的人,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對一切事做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五祖法演和尚說:“釋迦也好,彌勒佛也好,都是他的奴僕。他是誰?”無門和尚對此頌道:“他弓莫挽,他馬莫騎。他非莫辯,他事莫知!”真正重要的在於自己,公案中的他是第三者的他,而頌偈中的他是自他不二的他,這便是詩的妙處。如果是真的自覺者,是確立主體性的人,是不需要剽竊他人的學識,也不會隨人後隨聲附和的。而且,從自他不二的心境出發,他人之非即是己之非,怎麼能惡語相向呢?簡而言之是他事莫知。數別人的錢對自己有什麼用呢,一無所得。只有自覺無位的真人,隨處作主,無拘無束地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禪者。

不退之輪 常明之燈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不退之輪:佛家語,輪指###。佛家認為,佛法能摧毀眾生的罪惡,所以佛法就像###,能碾碎山嶽岩石和一切邪魔惡鬼,而且認為###並不停在一處,就像一般的車輪一樣到處輾轉,所以稱為不退之輪,據《維摩經·佛國品》說:“三轉###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靜。”

常明之燈:指佛家所說本智的光明,因此用以比喻為赫灼光明之燈,寺廟所點的燈都叫長明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