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長沙隨吟一偈:“去隨芳草,歸逐落花。”何等悠然自得的遊戲三昧的無心化境。這種境界超越了無功用、無作之作的境界。首座又道:“真是春風得意,長庭信步啊!”道得極為真切,可見底蘊不淺。長沙答道:“勝於秋露滴荷葉啊!”答得也極為巧妙,暗中壓過了首座自以為得意的底蘊。既舒心,又自然,一個與美好的自然化為一體的禪師形象活脫脫呈現在我們眼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萬事皆緣 隨遇而安

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隨緣:佛家語,佛教以外界事物的來臨,使身心受其感觸叫緣,應緣而起的動作叫隨緣,聽其自然不加勉強。

素位:指本身應做的事,而不羨慕身外的事。例如《中庸》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世路茫茫:世路指人世間一切行動及經歷的情態。茫茫作遙遠渺茫解。

佛家主張凡事都要順其自然發展,一切都不可勉強;儒家主張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做,不可妄貪其他身外之事。這“隨緣”和“素位”四個字是為人處事的秘訣,就像是渡過大海的浮囊。因為人生的路途是那麼遙遠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必然會引起許多憂愁煩惱;反之假如凡事都能安於現實環境,到處都會產生悠然自得的樂趣。

佛家主張凡事都要隨緣,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任憑自己的主觀努力一意孤行,不論怎樣也無法達成自己的意願。儒家所主張的“素位”,就是君子堅守本位而不妄貪其他權勢,要滿足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這和佛家所說“萬事皆緣,隨遇而安”是相通的。一個安於現實的人,能快樂度過一生;反之一個不滿於現實環境的人,整天牢騷滿腹憤世嫉俗,只會害己而害人。這裡萬事隨緣,隨遇而安,應從積極意義來理解。從處事角度來看,凡事不可強求,有些事在現在條件下行不通,就有等待時機的必要,就需要安於現狀而不是心慌意亂。凡事強求而不遵循事物的基本規律就難行得通。

。 想看書來

持身不輕 用意勿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持身:做人態度、原則。

輕:輕浮、急躁。

擾:困擾、屈服。

泥:拘泥。

士君子平時待人接物絕對不可有輕浮的舉動,不可有急躁的個性,因為一旦輕浮急躁,就會把事情弄糟而使自己受到困擾,這樣自然就會喪失悠閒鎮定的氣質,處理事情不可思前慮後想得太多,不然就會陷入受外界約束的局面,這樣自然會喪失瀟灑活潑旺盛的生機。

持身不可輕,用意不可重,可以看作人的性格磨練。所以楊朱說:“人和天地陰陽的生存近似一類,懷有五行的稟賦,是生物中最為靈敏的。但人啊,指掌牙齒不足防衛自己,肌肉面板不足捍禦自己,跑動不足以趨向有利方向而逃離有害方,沒有羽毛來抵抗冷熱,一定要利用外物才能養活,因此運用才智不仗恃力氣。所以聰明可貴,以能儲存我為可貴;力量不足貴,以侵害外物為不足貴。然而身體不是我所有的,既已發生,便不能保全;外物也不是我所有的,既然有了它,便不得丟棄它;身體本是生存的主要條件,外物也是保養身體的必要物資。雖然保全生命,卻不可以有自己的身體;雖然不丟掉外物,卻不可以自己有那些外物。自己佔有那些外物,佔有自己的身體,這是無理地霸佔外物和身體。不霸佔自己身體和外物的,那只有聖人吧!把天下之身、天下之物認為是共有的,那只有聖人吧!這就叫最高境界頂天立地的最大丈夫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心性偏激 難建功業

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凝滯固執:凝滯是停留不動,比喻人的性情古板。固執是頑固不化。

一個性情急躁的人,他的言行如烈火一般熾熱,彷彿所有跟他接觸的人物都會被焚燒;一個刻薄寡恩無情無義的人,他的言行就好像冰雪一般冷酷,彷彿不論任何人物碰到他都會遭到殘害;一個頭腦頑固而呆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又像一棵朽木,已經完全斷絕了生機,這都不是建大功、立大業能為人類社會造福的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有一次孟子的學生請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