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綱紀。多麼從容啊,是那樣文采洋溢。多麼和樂啊,別人善美他樂意。多麼憂慮啊,別人有錯他焦急。如果這樣,就至善至美,就可以稱之為聖人了。

詩家真趣 禪教玄機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偈:是梵語偈陀的音譯,意譯為頌的意思,每偈約四句,用來頌揚佛的功德或申明佛的教義。

禪:禪是梵語禪那的音譯,也叫禪定。意譯是靜慮,而靜就是定,慮就是慧,定慧均等為禪那。

玄機:道家語,指深奧不可測的靈機。

一個字不識的人說起話來卻充滿詩意,這種人才算得到詩人真正情趣;一個一偈也不研究的人說起話來卻充滿禪機,這種人才算是真正領悟了禪宗高深的佛理。

荀子說:認識了道,不僅能明察,而且還能實行,這才是真正體會了道。這就是說,對事物的認識和掌握,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認識上,更重要的在於去實行,並在實行中更深刻地體會事物所隱藏的道理。荀子還講,行之,明也,也就是說,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行中能真正表現出來,也只在實行中才能真正弄懂事物的道理。唐代畫家戴嵩,以善畫牛而著名,與韓幹畫馬並稱“韓馬戴牛”,即使如此,由於他觀察不細緻,也不免有疏忽的地方。蜀中有姓杜的隱士,好書畫,收藏有許多珍品。他特別喜愛戴嵩一幅《牛》圖,錦囊玉軸,隨身攜帶,不時品玩。一天,隱士將收藏品拿出來晾曬,一牧童見到這幅《牛》圖,不覺撫掌大笑。隱士問其原因,牧童答道:“此畫為鬥牛,鬥牛時力在角,尾搐入兩股之間;而這牛竟翹尾而鬥,大錯了。”隱士聽罷覺得有理,也跟著笑了。

古人云:“酒有別腸,詩有別人。”雖然書本知識是人們的精神食糧,然而,大自然給人陶冶靈性,都是超越書本的大智大慧。《莊子·知北遊》中說:“再說博讀經典的人不一定懂得真正的道理,善於辯論的人不一定就格外聰明,聖人因而斷然割棄上述種種做法。至於增多了卻不像是更加增加,減少了卻不像是有所減少,那便是聖人所要持守的東西。深邃莫測呀它像大海一樣,高大神奇呀它沒有終結也沒有開始,萬物的運動全在它的範圍之內,而且從不曾缺少什麼。那麼,世俗君子所談論的大道,恐怕都是些皮毛啊!萬物全都從它那裡獲取生命的資助,而且從不匱乏,這恐怕就是道啊!”

一日,奕堂和尚聞寺內晨鐘宏亮、清脆,頓覺心爽,便召侍僧入禪房,問敲鐘者是什麼人。侍僧回話說敲鐘者是一個新入寺的小沙彌。於是和尚把沙彌喚來,對他說:“鐘聲告訴我你若有所思,鍾越敲越響音色越清,是難得一聞的聲音啊!”於是小沙彌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只是我記起以前的尊師教誨過我,敲鐘時要視鍾為佛,小心謹慎,所以我敬鍾為佛,邊虔誠地禮拜邊敲響它!”和尚暗許小沙彌的心機,訓誡道:“終生處萬事,勿忘今朝心。”無意地看,無心地聽,此中即有禪。這位小沙彌後來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禪師。

心無物慾 坐有琴書

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座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石室:本指珍藏貴重物品或書籍的地方。此引申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丹丘:此處指仙人所居的地方。

一個人心中沒有物慾,他的胸懷就會像秋天的碧空和平靜的大海那樣開朗;一個人閒居無事有琴書陪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遙自在。

《莊子·外物》中有段話倒是耐人尋味,也不知明代的洪應明的心思和先秦時的莊周先生是如何溝通的。聽吧,莊周先生說:“眼睛敏銳叫做明,耳朵靈敏叫做聰,鼻子靈敏叫做羶,口感靈敏叫做甘,心靈透徹叫做智,聰明貫達叫做德。大凡道德總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會出現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會出現相互踐踏,相互踐踏那麼各種禍害就會隨之而起。物類有知覺靠的是氣息,假如氣息不盛,那麼絕不是自然稟賦的過失。自然的真性貫穿萬物,日夜不停,可是人們卻反而堵塞自身的孔竅。腹腔中有許多空曠之處因而能容受五臟懷藏胎兒,內心虛空便會沒有拘繫地順應自然而遊樂。屋裡沒有虛空感,婆媳之間就會爭吵不休;內心不能虛空而且遊心於自然,那麼六種官能就會出現紛擾。森林與山丘之所以適宜於人,也是因為人們內心促狹、心神不爽。”

長沙和尚一日在山中小徑上信然漫步,興致盎然。回到寺院門前時,首座問道:“師父,你到哪裡去了?”長沙答道:“到山裡散步去了。”首座又問:“去到何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