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什麼桀與紂會失掉自己的國家。孟子說,這道理很簡單,他們失了民心,失了百姓的支援。百姓歸附仁德的君主,就好比水往下流,獸奔曠野,是很自然的事。替深池趕來魚群的是水獺,為森林趕來鳥雀的是鷂鷹,而替商湯、周武趕來百姓的則是夏桀和殷紂。為淵驅魚,自然不能得魚;為叢驅雀,自然也不能得雀。殘暴無道,盡失民心,自然也就失去了百姓。要得國,必須先得民心。治國之策千萬條,這一條無論如何都是首要的。
居安思危 處亂思治
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嚮明之太靄;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居卑:泛指處於地位低的地方。
處晦:在昏暗的地方。
靄:雲層聚集處叫靄。此處指顯現、顯露。
守靜:隱居山林寺院的寂靜心理。
養默:沉默寡言。
躁:不安靜、急促。
先站在低處然後才知道攀登高處的危險;先待在昏暗處然後才知道置身光亮的地方刺眼;先保持寧靜心情後才知道喜歡活動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情然後才知道話說得多了很煩瑣。
司馬牛言多,大話多。有一次,他向孔子請教怎樣才算是“仁”。孔子說,知道說話不容易的人才算是仁。司馬牛說:知道說話不容易,就算是仁了嗎?孔子說:仁者知道做起來不容易,因而不搶著說大話。舉旗幟,喊口號,而自己又做不到,這是可恥的,到仁者境界的人不說自己無法躬行的話。
孔子說:“仁者,其言也訒(訒,忍也,說話反躬自省,用自己的經驗驗證是不實在,知其難留有餘地,忍而不說過頭話)。”又說:“木訥近